在兒童期,孩子會擁有兩副牙齒(乳牙和恒牙),乳牙從6個月左右開始,到2歲半-3歲左右全部萌出,再從6歲左右開始,至12-13歲左右陸續被恒牙替換掉,為了確保兒童牙齒健康,家長朋友們必須提防齲病和牙外傷這兩大牙齒健康殺手的襲擾,具體該如何應對呢?
齲病是影響危害人體健康的常見病、多發病,是世界範圍內重點防治的三大非傳染性疾病之一。乳牙患齲後,若不及時治療,還可能影響恒牙發育,對兒童的頜面部生長造成巨大影響,也會對兒童身心發育造成不良後果。
預防兒童齲病 需要做好以下幾點
(1)培養兒童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如飯後漱口、早晚認真刷牙,使用牙線清潔牙間隙,去除菌斑、軟垢,有效清除引起齲病的重要因素——殘余食物,在安全的前提下適度使用口香糖。家長不光要監督兒童完成刷牙動作或刷牙流程,更要檢查刷牙效果,而這一環節更有意義。
(2)兒童在食用輔食後,往往會形成對於特定食物的強烈偏愛或反感,做好飲食管理十分重要,應儘量減少含糖量高(如糖果、糕點、含糖飲料等)食物的攝入數量和攝入頻次,應多食用新鮮蔬菜、富含纖維食物,這樣更有助於控制牙菌斑的形成。
(3)大量研究證實,適量使用氟化物(如含氟漱口水、含氟牙膏等)或者進行窩溝封閉能起到屏障作用,提高牙齒的抗齲能力,防止齲病發生。
(4)每3-4個月進行口腔檢查,做到齲病儘早發現、儘早治療,切不可因為乳牙會被恒牙替換就忽視了對它患齲後的處置。
牙齒外傷是兒童牙齒健康的另一大殺手,它可能産生嚴重而長期的後果,導致牙齒變色、畸形或者脫落,同時對於情感發育也會造成深遠影響。外傷主要和孩子學習走路、探索外界事物、無防護的體育活動、意外事故有密切關係,他們蹣跚學步,樂意去探索外部世界,但自我保護意識尚未建立起來,即便受到磕碰,若沒有出現明顯損傷,家長往往就忽視了外傷的發生,這樣比較容易出問題。
對於兒童牙外傷的防護要靠家長和監護人來完成,需要有意把孩子周圍的環境整理好,從根源上避免外傷發生,在孩子活動前也要進行健康教育,預備必要的防護器具,讓他們逐步增強牙齒外傷的意識,盡可能減少牙外傷的發生。一旦發生了牙外傷,孩子的家長和監護人應及時向專業的口腔衛生機構尋求幫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