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威脅女性健康的癌症 真的可以預防!早早做好這幾步→

日期:2025-08-19 16:54    來源: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分享:
字號:        

  宮頸癌是常見的女性惡性腫瘤。2022年,全球宮頸癌新發病例數達66.1萬,死亡人數為34.8萬;我國同年宮頸癌的新發病例和死亡人數分別為15.1萬和5.6萬。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發佈了《加速消除宮頸癌行動計劃(2023—2030年)》,再次強調宮頸癌防控策略的“早篩查、早診斷、早治療”。

  宮頸癌的病因

  人乳頭瘤病毒(HPV)感染是宮頸癌的最大元兇。目前已知HPV共有200多種型別,根據其致癌性的不同,HPV可分為高危型和低危型。宮頸癌的主要致病因素是高危型HPV持續感染,其中HPV16和HPV18是致癌性最強的兩種高危型別。HPV主要通過皮膚或黏膜直接接觸傳播,性接觸傳播是最主要的傳播途徑。

  性生活過早、多性伴侶、多孕、多産、吸煙、長期口服避孕藥等是宮頸癌的高危因素。青春期女孩下生殖道發育尚未成熟,過早性生活會使宮頸上皮多次重復暴露於某些細菌或病毒,産生潛在細胞變異;多性伴侶會使感染風險顯著增加;多次分娩或流産會導致宮頸反覆損傷,削弱局部免疫屏障。此外,遺傳易感性也不容忽視,有關人群研究發現,HLA-DPB2、EXOC1和GSDMB等基因位點突變與宮頸癌進展相關。

  阻斷癌變的措施

  健康教育是宮頸癌防控策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健康教育和宣傳,提高公眾預防宮頸癌的認識,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如戒煙、安全性行為等)和HPV疫苗接種。近年來,在我國年輕女性群體中,呈現性行為年齡提前和高危性行為上升的趨勢。需要對適齡男女開展安全性行為教育(推遲初次性行為、減少高危性行為、使用安全套)。

  1.HPV疫苗接種——從源頭阻斷感染

  需不需要注射HPV疫苗?

  接種HPV疫苗是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手段,可有效預防HPV感染,降低患宮頸癌的風險。目前,我國已上市了5種HPV疫苗,包括二價、四價、九價HPV疫苗。

  ●優先推薦宮頸癌發病高風險生活方式的適齡女性儘早接種HPV疫苗。

  ●既往感染過HPV或有宮頸細胞學異常的適齡女性仍可接種HPV疫苗。

  ●遺傳易感位點變異的適齡女性(HLA-DPB2、EXOC1和GSDMB基因突變等)應儘早接種HPV疫苗。

  ●近期有妊娠計劃和妊娠期、哺乳期女性不宜接種HPV疫苗。

  什麼時候接種HPV疫苗最有效?

  ●優先推薦9~26歲女性接種HPV疫苗,重點是9 ̄14歲女孩。

  ●推薦27~45歲有條件的女性接種HPV疫苗。

  ●推薦9~26歲男性接種HPV疫苗,倡導男女共防。

  ●女性在有初次性生活之前接種HPV疫苗,效果最佳。

  2.篩查和早期發現——掐滅癌前病變

  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是預防和早期發現宮頸癌變的重要手段。篩查的目標是發現癌前病變並及時干預。液基細胞學檢測(TCT)和HPV DNA檢測是目前最主要的兩種宮頸癌篩查方法。

  ●TCT是一種宮頸脫落細胞學檢查技術,主要看取材細胞有無異常(看結果)。

  ●HPV DNA檢測可判斷宮頸上皮是否感染HPV,並確定感染的HPV型別(追尋病因)。

  建議21~65歲的女性定期進行篩查,21~29歲每3年做一次TCT,30~65歲可選擇每3年單獨做TCT或每5年做TCT聯合HPV檢測。

  ●接種HPV疫苗後仍然需要定期進行宮頸癌篩查。

  ●有性生活史、HPV感染高風險人群,需要定期檢查。

  ●有宮頸癌家族史的女性,建議進行宮頸癌基因檢查。

  3.規範化治療——精準對抗癌症

  如果已經確診癌前病變和宮頸癌,進行規範化的治療是提高治愈率和生存率的關鍵。病理學診斷為鱗狀上皮低級別病變(LSIL/CIN1)者通常不需要接受治療,建議6~12個月復查細胞學和HPV檢測;宮頸癌前病變,包括鱗狀上皮高級別病變(HSIL/CIN2,3)和原位腺癌,其治療方法包括宮頸切除性治療和消融治療;對於早期宮頸癌患者,手術治療是主要方式;對於中晚期宮頸癌及復發的患者應首選同步放化療或者免疫治療。至少90%的患者在接受治療後,可降低死亡率。規範治療後仍需要定期復查。

  主動接種疫苗、定期篩查、踐行健康生活方式,是每位女性為自己築起的健康防線。相信通過社會各方攜手努力,有望實現“消除宮頸癌”的願景。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