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我國引進了人乳頭瘤病毒(HPV)疫苗後,很多人誤以為這種疫苗是宮頸癌疫苗。這種誤解來源於兩方面:一方面,2020年11月,世界衛生組織發佈的《加速消除宮頸癌全球戰略》指出,消除宮頸癌的三個關鍵措施是HPV疫苗接種、婦科常規HPV篩查,以及相關治療;另一方面,在推進適齡女性接種HPV疫苗時,一些科普宣傳中誤將人乳頭瘤病毒疫苗簡稱為宮頸癌疫苗,導致部分公眾産生誤解。
隨着近20年的科學研究進展,我們對HPV感染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HPV感染不僅會引髮尖銳濕疣和宮頸癌,還與多種惡性腫瘤發病相關,包括肛門生殖區腫瘤、頭面部腫瘤、咽喉部腫瘤、前列腺癌、肺癌等。這些往往是以男性人群為主的惡性腫瘤,但由於宣傳和科普的不到位,導致眾多男性未從疫苗接種中受益。HPV疫苗的接種人群,正確的認知應為適齡的男女兩性人群,而非只有女性。
HPV通常感染人的皮膚和黏膜,即角化細胞、鱗狀上皮細胞及基底層,不僅涉及生殖道,還包括口腔黏膜、上呼吸道甚至下呼吸道。由於HPV感染僅限於上皮組織細胞,而目前的口服和注射抗病毒藥物均不能有效到達皮膚或黏膜,不能有效清除病毒,因此目前尚無有效的治療HPV感染的藥物。部分健康人群可通過皮膚或黏膜的自身免疫細胞清除病毒,2年左右可自愈,但相當一部分人群在持續HPV感染階段會出現良性或惡性病變。
HPV感染常見的良性皮膚病變包括皮膚尋常疣、跖疣、扁平疣和尖銳濕疣,傳統中醫稱之為“千日瘡”或“瘊子”。部分硬化性苔蘚、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表皮囊腫、銀屑病樣斑塊和脫髮等也與HPV感染相關。正常皮膚也可攜帶HPV。
HPV感染可以導致自然生殖或輔助生殖失敗,可損害受孕的各個階段,尤其影響孕早期。長期HPV感染還與多種惡性腫瘤相關,相關的惡性腫瘤往往發生在HPV感染後的10 ̄ 20年。
近年來,隨着HPV疫苗接種策略的實施,發達國家和地區的HPV感染率有所下降。同時頭頸部癌發病率已超過宮頸癌,成為最常見的HPV相關惡性腫瘤。這值得我們重視和關注。最近的研究發現,HPV感染除了與肛門生殖器腫瘤和頭頸部腫瘤密切相關外,還與乳腺癌、肺癌和前列腺癌等其他惡性腫瘤存在關聯。
由此可見,HPV感染的預防十分重要,HPV疫苗不是女性的“專利”。已有公開數據顯示,男性的HPV感染率高於女性,由此引發的多種腫瘤也威脅着男性健康。
從疾病預防的角度來看,男性接種HPV疫苗同樣具有重要價值。做好適齡人群的HPV疫苗接種,及時預防和控制HPV感染,對於青少年HPV感染的預防和腫瘤一級預防均具有積極和重要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