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 家長應該怎麼辦?

日期:2024-06-11 15:30    來源:首都兒科研究所

分享:
字號:        

  1.孩子出現什麼症狀家長應該擔心貧血?

  我們血液的顏色紅色主要就是紅細胞的顏色,貧血就是紅細胞或者血紅蛋白減少了,如果貧血了肉眼就可看到孩子有面色、口唇、眼瞼、手掌、甲床等部位蒼白的情況。另外紅細胞還負責輸送氧氣給機體各個組織器官,貧血的時候會有乏力、易疲勞、不愛活動、嗜睡、頭暈、心悸、氣短等不舒服的表現。因此,家長一旦發現孩子有這些表現最好前往醫院做個外周血常規的化驗檢查,以確定是否貧血。

  2.確診缺鐵性貧血孩子需要做什麼檢查?

  貧血如果發生緩慢或者輕微的時候往往不能通過症狀判斷,9~12月齡嬰兒需要進行貧血篩查,1-5歲有高危因素的孩子也要定期篩查。首先要化驗外周血常規,看裏面的紅細胞計數、血紅蛋白含量以及紅細胞的形態;其次就是查鐵代謝等相關指標進一步明確。

  3.孩子出現缺鐵性貧血應該如何治療?

  治療缺鐵性貧血首先要去除病因,比如糾正不合理的飲食習慣,糾正偏食;有慢性失血性疾病的治療基礎病;根據孩子的消化能力,適當增加含鐵豐富的食物,注意飲食搭配,增加鐵的吸收;其次就是口服藥物補充鐵劑。

  4.只通過食補不吃藥可以治療貧血嗎?

  出現缺鐵性貧血的時候就説明體內缺鐵已經很嚴重了,需要儘快服用鐵劑補充治療。因為治療的目的不僅僅是糾正缺鐵性貧血,還要儲存足夠的備用鐵,因為鐵缺乏是體內總鐵含量降低,分為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缺鐵性貧血3個發展階段。所以一旦出現貧血,説明儲存鐵已經全部耗盡,必須服用鐵劑。

  5.口服鐵劑時有哪些注意事項?

  鐵劑通常在飯前空腹口服吸收較好,但容易引起噁心、腹瀉、胃部不適等胃腸道刺激症狀。因此建議兩餐之間口服最好,既可減少對胃黏膜的刺激,又利於吸收。

  口服鐵劑時同時服用維生素C可增加鐵的吸收。需要注意的是,牛奶、茶、咖啡等會影響鐵的吸收,要避免同時服用。

  口服鐵劑治療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要口服至足夠療程,一般要口服到紅細胞正常後的6-8周的時間,同時定期規律復查血常規,看貧血情況有沒有改善。

  6.缺鐵性貧血可以預防嗎?

  可以。

  新生兒特別是小早産兒可以通過延遲結紮臍帶可以改善生後6個月鐵缺乏的情況;對於各年齡段的高危因素的兒童,有針對性的補充鐵劑也能預防。

  早産兒和低出生體重兒:提倡母乳餵養。純母乳餵養者應從2周齡開始補鐵,劑量2~4mg/kgod元素鐵(最大15mg/d),直至12月齡。不能母乳餵養的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乳,一般無需額外補鐵。

  母乳餵養足月兒,4個月開始補充鐵劑,劑量1~2mg/kgod元素鐵(最大15mg/d),至能夠攝入足量富含鐵的輔食。未採用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後改為混合部分母乳餵養或人工餵養嬰兒,應採用鐵強化配方乳(鐵含量6~12mg/L),並及時添加富含鐵的食物,之後的飲食中也應保持動物性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的攝入。

  另外聯合國推薦學齡前和學齡期兒童間斷補充鐵劑,尤其是貧血高發地區。即學齡前兒童(2~5歲)每週一次補充25mg元素鐵;學齡期兒童(5~12歲)每週一次補充45mg元素鐵,每補充3個月停止補充3個月,隨後再次開始補充。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