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手媽媽們在經歷了“黃疸”、“二月鬧”、“腸絞痛”、“厭奶期”等一系列問題後,終於迎來了寶寶相對平靜的6月齡。這個時期的寶寶跟母親有了更多的互動,新手媽媽在照顧寶寶時也由初期的不知所措到現在的游刃有餘。那麼這一時期的寶寶還將帶給新手媽媽什麼樣的新挑戰呢?由於我國嬰兒6月齡後體格發育逐漸落後於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標準,因此媽媽們需要關注6月齡以後寶寶的營養狀況。
除繼續堅持足量的母乳餵養、混合餵養或是人工餵養(配方奶餵養)外,及時、合理、適量及安全地添加輔食來滿足嬰兒的營養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那麼如何添加輔食才算科學、合理呢?媽媽們可以通過對以下問題的了解來得到答案。
1.為什麼寶寶需要添加輔食?
母乳或是配方奶在寶寶6月齡以後所提供的能量、蛋白質、維生素等營養素已不能滿足其生長髮育的需求,需要及時添加輔食來補充6月齡寶寶營養素所需。同時,添加輔食也可以鍛煉寶寶的吞咽、咀嚼、消化能力,對培養孩子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挑食、偏食有着重要的意義。此外,在從喂食到逐漸自主進食的過程中,還可以促進寶寶的情感、語言等能力的發育。
2.什麼時間添加輔食合適?
一般情況下,添加輔食的最佳年齡是生後約6月齡、體重達到6.5-7kg左右的時候。生後4-6月齡是輔食添加的關鍵窗口期。早於生後4月齡和晚於生後8月齡都是不可取的。過早添加輔食不僅會導致乳類的攝入量減少,還有可能增加寶寶腹瀉、患過敏性疾病的風險。而過晚添加輔食則可能因為錯過了嬰兒味覺敏感期,導致寶寶以後出現餵養困難;寶寶也可能因為營養素的不足出現生長髮育減慢、甚至發生營養缺乏性疾病。
3.添加什麼樣的輔食?
輔食需要選擇易於吸收、富含營養素且不易導致過敏的食物。輔食添加分為4個階段,分別是初始階段、第二階段(7-9月齡)、第三階段(10-12月齡)及第四階段(13-24月齡)。初始階段主要選擇強化鐵的穀類食物、蔬菜泥(如胡蘿蔔、南瓜、番茄、菠菜等)及常見水果(如蘋果、香蕉等)。第二階段可以適當增加谷薯類食物、蔬菜及水果的種類,也可適當引入高蛋白食物如蛋黃、魚肉、豬肉和豆類食物等。第三階段需要繼續添加各種穀類食物、蔬菜、水果及動物源性食物等。第四階段,除繼續進食前面所説的普通食物外,可以嘗試雞蛋白、貝殼類、花生和堅果類易過敏食物。
4.如何添加輔食?
輔食添加過程需要遵循由一種到多種、由少量到多量、由細到粗、逐漸適應、積極餵養、無鹽少油(1歲以內)的原則。寶寶開始添加輔食時,要一種一種地逐一添加,一種食物適應5-7天后再考慮添加另一種新的食物。輔食添加的次數可以從每日1次開始,逐漸過渡到每天2-3次,量也是由少到多。初期需要添加的輔食多為泥糊狀食物,在第二階段逐漸變為碎末狀,到了第三階段,輔食的性狀可為碎塊狀甚至指狀。第四階段的寶寶就可以進行條塊、球快狀的食物了。初期嘗試輔食時,寶寶可能會有不適應的情況,甚至嘔吐、拒食,媽媽們需要多嘗試幾次讓寶寶去適應。不管是家裏誰來給寶寶喂食輔食,都應該採取主動的態度及時回應寶寶給我們的各種進食信號,要有耐心,但不能強迫寶寶進食哦!此外,寶寶的輔食最好單獨製作,1歲以內不加鹽及其他調味品,也儘量低油,才能有益孩子的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