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是人類致殘性疾病的殺手之一,重者可危及生命。卒中分為缺血性和出血性,其中缺血性卒中約佔全部腦卒中的60%-80%,發生急性閉塞的腦血管能否及時再通、能否及時抑制血管內血栓的進展、最大限度降低致殘程度與患者的預後息息相關,是臨床醫生診療的重要靶點。卒中診療關鍵在於早診斷、早治療,急性期(發病2周內)的規範化治療至關重要,主要包括以下治療手段:
1.超早期溶栓治療
靜脈溶栓治療是目前國際公認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恢復血流灌注的最重要、最有效的方法,用藥時間窗是發病後6小時之內,特別是4.5小時之內,如果排除禁忌症,可以考慮溶栓治療,可使約1/3的患者降低殘疾、遠離癱瘓,甚至挽救生命。溶栓類藥物包括重組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阿替普酶)、尿激酶和替奈普酶。所以説,時間就是大腦,發生疑似卒中症狀,需要刻不容緩,立即到居住地附近的有卒中急救能力的大型綜合醫院就醫,切勿延誤,以免錯失可能得到的溶栓時機。
2.血管內介入治療
病情較為嚴重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一般是大血管閉塞所致,靜脈溶栓效果往往不佳,需及時啟動神經介入治療,主要是在導管室進行全腦血管造影,找到局部血管堵塞的部位,利用特殊的取栓裝置將血栓從血管內取出,稱為機械動脈取栓,通過該手段可使閉塞部位的血流恢復,為患者救治帶來一線生機。機械動脈取栓的最佳時間窗為發病6小時之內,最長可延至24小時之內,延誤越久,預後越差。所以,也是強調越早救治,越大希望。
3.抗栓治療
主要包括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療。對於不能進行靜脈溶栓或動脈取栓的患者,應在發病後儘早口服阿司匹林和/或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靜脈溶栓治療後患者,阿司匹林應在溶栓24小時後開始使用。待患者病情穩定後,因心房纖顫、心臟栓子脫落導致的心源性腦梗死,需更換為華法林或利伐沙班等藥物抗凝治療。
4.卒中危險因素管理
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吸煙等是卒中的可控制危險因素,血壓、血糖調控不佳,可使急性期腦卒中症狀進展,所以,需要在神經內科醫生指導下,規範進行血壓、血糖、血脂監測及管理,切勿盲目降壓,可能導致卒中症狀加重。
5.卒中康復
卒中康復在腦卒中規範化全流程管理中至關重要,主要包括運動障礙、失語、吞咽障礙、平衡障礙等評估與功能訓練,康復治療師利用先進的康復設備,為患者提供針對性治療,可最大限度地減輕神經功能缺損導致的殘疾程度,預防並發癥,提高患者生存品質。
本文僅限於公益科普及學術交流,如有不適請及時就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