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 1118
腦卒中對國民健康和生命造成嚴重危害,可導致巨大的疾病負擔和經濟壓力,降低腦卒中危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針對危險因素積極開展早期干預,努力減少腦卒中的發病率。
危險因素包括不可干預和可干預危險因素,不可干預危險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種族、遺傳因素等,這些是個體無法選擇及改變的;可干預危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十余種。卒中預防重點在於控制可干預危險因素,下面我們進行簡要介紹。
一、高血壓
高血壓是腦卒中最重要的危險因素。在我國,73%的腦卒中負擔與高血壓有關。高血壓即可因血壓過高、局部血管破裂導致急性腦出血,也可因長期高血壓導致血管內膜損害、動脈粥樣硬化性致血管內狹窄、血流中斷而發生腦供血不足或急性腦梗死。
血壓水準分類和定義:
二、糖尿病
糖尿病是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血糖升高後,血管常年受到“糖毒”的傷害,會加速動脈硬化的進展速度。糖尿病發生腦梗死的危險機率較非糖尿病患者高2-4倍。
三、吸煙
吸煙是缺血性卒中重要且獨立的危險因素。煙草中的有害物質會損傷血管內皮而加速動脈硬化,還會刺激交感神經使血管發生收縮、痙攣,引起血壓升高,甚至誘發心肌梗死、腦梗死。吸煙人群發生缺血性腦卒中的機會是不吸煙人群的1.9倍。被動吸煙,也就是所謂的“吸二手煙”,同樣也是腦卒中的一個重要危險因素。
四、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與腦卒中發病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總膽固醇每升高1mmol/L,卒中風險增加25%;甘油三酯水準每增加30%,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增加2%。低密度脂蛋白(LDL-C)每降低1mmol/L,卒中相對風險下降21.1%。
五、心房顫動和其他心臟病
心房顫動的患者易在心臟內形成血栓,血栓隨時有脫落風險,一旦脫落會立即隨着血流進入腦血管,發生急性心源性腦栓塞。房顫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機率比無房顫人群升高4-5倍。患有其他類型的心臟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卵圓孔未閉、房間隔缺損等)也可增加心源性腦栓塞的風險,應積極診治。
六、無症狀腦動脈狹窄
係潛在的危險因素,當狹窄程度加重或發生血流動力學改變時,有發生腦供血不足或急性腦梗死風險。
七、飲食和營養
飲食中的一些營養素與腦卒中風險相關,高鈉攝入與血壓升高增高相關,鉀、魚類攝入量增多可降低腦卒中風險;多攝入水果蔬菜與腦卒中風險之間存在顯著負相關,其中柑橘類水果、蘋果、梨和多葉蔬菜對腦卒中有保護作用。
八、超重與肥胖
腦卒中與肥胖之間存在等級正相關,且獨立於年齡、生活方式或其他心血管危險因素。肥胖者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病率是正常體重者的2倍。
九、飲酒
飲酒與腦卒中及缺血性卒中的風險呈一種“J”形關係,即少量飲酒比從不飲酒者可能還稍有獲益,但過量飲酒會引起血壓升高,影響血小板聚集。每天飲酒>55-70g酒精含量的卒中發病風險升高1.69-2.18倍。
十、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是腦卒中明確的危險因素,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值高於10.5umol/L人群的卒中風險可增加到4.2倍。
十一、睡眠呼吸暫停
打呼嚕≠睡得好、睡得香,病態“打鼾”是指每小時睡眠期間呼吸事件(呼吸暫停或氣流減少)發生的次數≥5次。有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暫停為腦卒中的獨立危險因素,且與睡眠呼吸暫停的嚴重性相關,重度睡眠呼吸暫停患者腦卒中風險可增加3倍以上。
十二、其他危險因素
如口服避孕藥、絕經後激素治療、炎症和感染、腫瘤、血液病、偏頭痛等亦顯示和腦卒中風險相關。
總之,危險因素越多、程度越重,罹患腦卒中的風險就越大。只有積極發現和控制各種危險因素,戒煙限酒、健康飲食、改變不良的生活方式,才是有效預防腦卒中、降低卒中復發的最佳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