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組 1120
在臨床中,經常有患者問到以下問題,今天我們就一起科普一下:
1.曾罹患腦梗死,需要在換季或每半年/一年輸液預防腦梗死復發麼?
答案是:不建議。因為現有證據表明,定期輸液不能預防腦梗死發生或復發,而且定期的季節性輸液還增加了不良反應的發生率。患腦梗死最重要的是在醫生的指導下長期、規律地口服阿司匹林等抗血小板藥物、他汀類降脂藥物,以及控制高血壓、糖尿病、冠心病等危險因素,同時改善生活方式,包括低鹽飲食、戒煙戒酒、控制體重及適當運動等,同時強調要定期復診評估生化指標及顱內外血管情況。
2.阿司匹林是飯前還是飯後口服,可以睡前服用麼?
答:對於阿司匹林腸溶片建議空腹服用,因為腸溶片外面有一層耐酸不耐鹼的包膜,一般要在腸道內的鹼性環境下才能釋放,空腹時胃內酸性環境強,腸溶衣不易溶解且胃排空速度快,這樣可以減少藥物對胃的直接刺激作用;如果是阿司匹林普通製劑建議還是要飯後服用,讓阿司匹林混合在食物中,這樣可以減少對胃黏膜的損傷。阿司匹林早晚服藥區別不大,關鍵是長期堅持服用來達到預防和治療心腦血管疾病的目的。
3.腦梗死患者症狀、體徵完全恢復正常還需要繼續口服用藥麼?
答:腦梗死患者即使症狀、體徵完全恢復正常了也應該繼續服藥,因為腦梗死的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持續存在,導致腦梗死復發風險高,需要堅持規律服藥進行二級預防以防卒中再發,如自行停藥,可能導致腦梗死復發,反覆患腦梗死不僅會遺留肢體癱瘓、言語不利等後遺症,也可能因多發梗死灶繼發血管性癡呆,為避免上述情況,腦梗死患者需要長期遵囑服藥。
4.腦梗死和腦血栓是一個意思麼?
答:腦血栓是人們對腦梗死的通俗講法,從精細的角度分析,腦血栓形成是腦梗死的一個病因,腦梗死還有其他病因比如房顫導致的心源性腦栓塞、感染導致的血管炎及全身高凝狀態等。
5.什麼是腔隙性腦梗死?
答:腔隙性腦梗死就跟這個診斷名一樣,腦梗死面積很小,病灶直徑一般小於1.5cm,所以稱為腔隙性,多是由顱內比較小的動脈閉塞所致,常見於基底節區梗死、丘腦梗死等。雖然病灶小,如梗死區域為關鍵部位,仍可能導致比較嚴重的臨床症狀,所以也應重視並予以積極治療。研究顯示,腔梗跟長期高血壓密切相關,此類患者更應注意高血壓的控制。
6.腦卒中為何在天氣轉涼時高發?
氣溫變化與腦卒中患病風險密切相關。溫度每降低1攝氏度,罹患腦卒中的風險升高1.13%,腦卒中死亡風險升高1.2%。這可能是由於寒冷的天氣使人體的交感神經興奮、外周血管收縮、血小板升高、血壓易波動、血液黏度增加所致。因此,一旦進入秋冬季節,我們更應該注意預防腦卒中。
7.如何快速識別腦卒中?
牢記BEFAST口訣,可幫助我們快速識別腦卒中。BEFAST口訣,前五個字母各代表一個早期症狀,最後一個字母是強調一旦發現上述症狀,要儘快撥打急救電話,立刻就醫。
B—Balance(平衡能力),指平衡或協調能力減退或喪失,突發行走困難。
E—Eyes(眼睛),指突發視力變化、視物困難或重影等。
F—Face(面部),指突發面部不對稱,口角歪斜。
A—Arms(手臂),指手臂突發無力或麻木感,通常出現在身體一側。
S—Speech(語言),指説話含混、無法表達或無法理解他人言語內容。
T—Time(時間),上述症狀出現後,請勿等待,立即撥打“120”,以求醫療救助。
8.發生急性腦卒中怎麼辦?
大腦細胞是不可再生的,發生腦卒中後,每分鍾大約有190萬個腦細胞死亡。因此,發生急性腦卒中後,越早治療效果越好。發病後儘快撥打“120”,爭取在發病4.5小時內將患者送到有卒中中心的醫院接受治療。
突發缺血性腦卒中的治療目標是儘快開通堵塞的腦血管,恢復腦血流,以減少腦組織壞死。目前,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方法有靜脈溶栓和機械取栓兩種。這兩種方法均具有極強的時間依賴性,發病4.5小時內無禁忌證者儘早接受溶栓治療;若超過4.5小時,在24小時內的合適患者可接受機械取栓。謹記時間就是大腦,請勿猶豫。
9.哪些人群易患腦卒中?
患有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症且控制不佳的人群,有心房顫動、頸動脈粥樣硬化、睡眠呼吸障礙及偏頭痛的人群,有吸煙、飲酒等不良生活習慣的人群,缺乏鍛煉、飲食控制不佳、肥胖的人群,均容易發生腦卒中。
日常生活中識別、控制危險因素,未雨綢繆,是預防腦卒中的重要手段。各種高發疾病的控制目標如下:
高血壓患者要將血壓水準維持在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90mmHg,同時定期檢測血壓,每月應至少測量1次血壓。年齡在35歲以上的普通人群,建議每年至少測量1次血壓。
20%的糖尿病患者罹患腦卒中的風險是正常人群的1.2倍。推薦糖尿病患者控制目標為空腹血糖4.4~7.0mmol/L,餐後兩小時血糖﹤10.0mmol/L。
中低危高膽固醇血症人群的降脂目標為:低密度脂蛋白﹤3.4mmol/L,期間規律檢測血脂水準。20歲以上成年人推薦每5年測1次血脂,40歲以上男性或絕經期婦女,建議每3~6個月測1次血脂。
頸動脈內膜中層每增厚0.1毫米,腦卒中風險增加13%。年齡﹥40歲的人群可進行腦卒中危險因素篩查;年齡﹥40歲的高危人群要進行頸動脈彩超檢查。頸動脈彩超僅發現內膜增厚的人群,建議首先改變生活方式,並每年復查1次頸動脈彩超。對於頸動脈增厚、狹窄程度≥50%的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人群,可口服他汀類藥物和阿司匹林;頸動脈增厚狹窄程度﹥70%的人群,且預期壽命﹥5年者,建議選擇頸動脈支架植入術或頸動脈內膜切除術治療。
男性吸煙者患腦卒中風險比無吸煙史人群增加14.2%,女性為3.1%。被動吸煙使總人群的腦卒中風險增加45%。同時,吸煙者腦卒中復發風險是不吸煙者的2倍。因此,遠離煙草就是遠離腦卒中。
約20%有心房顫動的患者,所發生的缺血性腦卒中是由心臟脫落的栓子造成的,相比其他原因引起的腦卒中,這類心源性腦卒中患者更危險。因此,年齡>65歲的人群要進行心房顫動篩查。已確診的心房顫動患者,應接受進一步的評估,以確定治療方式。
每週酒精攝入量超過300克即為大量飲酒,會增加腦卒中發病風險。少量飲酒也不能為腦血管提供保護。因此,飲酒者應戒酒,不飲酒者要始終堅持不飲酒。
平時運動者較不運動者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可降低約30%。運動鍛煉與腦卒中之間的關係不受性別與年齡的影響,且鍛煉方式不拘泥於形式。健康成年人建議每週進行3~4次有氧運動,日常以靜坐為主的上班族建議每靜坐1小時站起來活動幾分鐘。
超重或肥胖者減輕體重可明顯降低腦卒中風險。亞洲人群正常的體品質指數為18.5~22.9,僅僅體品質指數超標,就可以引起腦卒中。合理膳食可以控制腦卒中的高危因素,從而降低腦卒中風險。每天飲食應多樣化,使能量和營養趨於合理、均衡,食物包括全穀物、雜豆、水果、蔬菜、奶製品及低脂肪食物。每日總脂肪攝入量不超過總熱量的30%,魚、禽、蛋、瘦肉平均攝入總量不超過200克,液態奶不超過300克,植物油﹤25克,添加糖﹤25克,同時建議低鈉攝入,推薦每日食鹽攝入≤5克。
偏頭痛可增加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因此,偏頭痛高頻發作的女性應避免使用口服避孕藥,尤其是含雌激素的藥物。同時不建議過度使用血管收縮藥來治療偏頭痛。
睡眠呼吸障礙可增加腦卒中的發病率、復發率和致死率。成年人,尤其是腹型肥胖、高血壓、心臟病患者,應注意是否有睡眠呼吸障礙。明確存在睡眠呼吸障礙的人群要積極治療。
10.腦卒中後遺症如何緩解?
50%~70%的腦卒中患者會遺留不同程度的神經功能障礙。因此,腦卒中患者如果生命體徵平穩,建議在發生腦卒中後兩周內開展康復訓練。如果能維持6個月的康復治療,生存率可提高到90%以上。
11.如何預防腦卒中復發?
我國缺血性腦卒中的年復發率高達17.7%,腦卒中發生後有效的二級預防策略是減少患者復發、殘疾和死亡的重要手段。除涵蓋一級預防措施外,二級預防策略還需根據住院期間明確的病因進行個體化預防。對於非心源性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推薦長期規律口服抗栓藥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雙嘧達莫、西洛他唑等。其中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可作為首選抗栓藥。服藥期間注意有無皮下、牙齦及大小便出血,有無皮膚瘙癢、黃疸等表現。若有上述表現,請及時停藥就診;若無,要在3~6個月後化驗血常規,做凝血及肝腎功能等檢查。
對於合併非瓣膜性心房顫動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無論是陣發性、持續性還是永久性,均推薦首選口服華法林或新型抗凝藥物以減少腦卒中的復發。存在卵圓孔未閉的腦卒中患者,若腦卒中與卵圓孔未閉存在因果關係,可在心內科醫師診治下行卵圓孔未閉封堵術。
因頸動脈、椎動脈、無名動脈顱外段中度以上狹窄(狹窄度﹥50%)而引起的腦卒中,若手術風險低(﹤6%),可在有條件的醫院行頸動脈內膜剝脫或支架植入術;若腦卒中程度較輕,可在腦卒中後兩周內進行手術治療。狹窄程度在中度以下,建議規律藥物治療。
顱內動脈粥樣硬化與腦卒中高復發風險相關,狹窄程度≥70%的患者1年內腦卒中復發風險高達18%。由該病引起的腦卒中,首次發病建議藥物治療,若在規律進行藥物治療期間仍有症狀,建議微創介入治療。微創治療中的藥物涂層支架與傳統裸支架相比,會降低遠期支架內再狹窄及腦卒中發生風險。
其他導致腦卒中的少見病因,包括自身免疫性疾病、肌纖維發育不良等,需要進行多學科會診後,針對病因制定治療方案。
12.卒中的早期症狀通常有哪些?
卒中的早期症狀通常有6個:突發顏面部、上下肢或單側肢體麻木無力;突發言語困難,或理解力下降;眼前視物模糊、黑朦雙影;平衡調節障礙或行走困難;突然眩暈,覺得所有不動的東西都在晃動;突發強烈頭疼,持續1小時以上。
特別值得提醒的是“復視”。很多時候,當人太累或用眼過度,甚至突然起身,都可能感覺面前的東西變成雙影。這時,可以遮住一隻眼睛,如果發現視物情況沒變,則屬於正常反應,或因眼睛問題引起;如果蓋上單眼,發現視物開始變得正常,此時,就應該提醒自己是否為卒中的早期症狀,以期早發現早治療。
13.腦卒中發生的時間有什麼規律?
腦卒中發生的時間有一定的規律,一年當中,以冬春寒冷季節最易發病。一天當中,以上午6點到11點之間發病率最高,這是因為冬天溫度下降,人體內的腎上腺素水準升高,體表血管就會收縮,以減少熱量的散發。同時腎上腺素又能使心率加快,輸出量增加,代謝加快,血壓升高,同時血小板活性增強,血黏度上升,易誘發卒中。
14.哪些人群要警惕預防?
提醒有中風家族史者和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以及腦動脈粥樣硬化患者在季節交替時一定要提高警惕。此外,肥胖、高脂血症者,以及煙酒癮過大、脾氣急躁、運動少、先天性腦動脈畸形和頸椎病經常發作者也都在危險範圍之內。
儘管年齡、家族史等是腦卒中不可改變的危險因素,但只要積極控制可改變的危險因素,可以有效防止和推遲腦卒中的發生。這包括:創造家庭和睦的環境;定期監測各種誘發此病的相關指標;避免情緒激動或體力過勞等因素,注意氣候的變化和生活習慣的改變等客觀環境的影響;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提倡中老年人以低鈉、低膽固醇、低脂肪食物為主,副食品宜多樣化;在飲食上不宜過飽或過饑。
15.出現腦卒中前兆症狀時有哪“四忌”?
一般來説,腦梗塞溶栓治療的最佳時間是在發病4.5小時內。發現症狀立即就醫,不要等到半邊身子不能動,才急忙去醫院,這時已經超過4.5小時,缺血的腦細胞已經死亡,此時“溶栓”不僅不能溶通閉塞的血管、挽救已經死亡的腦細胞,反而有造成腦出血的危險。
腦卒中患者在急救時千萬不要亂吃“救命藥”。通常來説,有40%的卒中病人都會出現吞咽困難,如果強行喂藥物,很容易使藥和水嗆入肺中,不僅將引發呼吸問題,還會造成吸入性肺炎,極為危險。
在等待“120”急救人員到來前,應平穩放置患者,使其保持安靜,不要讓患者受到刺激。很多患者會感到呼吸困難,需要大口喘氣,此時不要掐患者的人中,否則會導致患者嘴部閉合,影響呼吸。
患者出現嘔吐時,不可仰面平躺,因為平躺會使嘔吐物誤吸入氣管,造成呼吸道梗阻並危及生命;平臥位還會使患者的舌根後墜,堵在嗓子眼造成窒息。此時,應使患者頭偏向一側或側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