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腎臟病是糖尿病患者常見的並發癥之一,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和健康狀況。全球範圍內,糖尿病腎臟病是腎臟病進入終末期的首要原因,也是奪去糖尿病患者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隨着現代生活方式的變化和糖尿病患者人數的增加,對於這一疾病的認識和治療變得愈發重要。糖尿病腎臟病的發生與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血壓控制、腎臟保護等方面密切相關。因此,對於糖尿病患者來説,了解糖尿病腎臟病的相關知識,掌握一些預防和治療的方法,對於保護腎臟健康、延緩糖尿病並發癥的發生具有重要的意義。
1.什麼是糖尿病?
糖尿病是指以血漿葡萄糖水準升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多由胰島素缺乏和(或)胰島素功能障礙引起。簡單來説,糖尿病其實就是高血糖症。
2.什麼是糖尿病腎病?
糖尿病腎臟病(DN)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一種繼發性腎小球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DKD)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慢性腎臟病,即腎小球濾過率<60mL/min,或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持續超過3個月;糖尿病性腎小球腎病(DG)專指經腎臟活檢證實的由糖尿病引起的腎小球疾病。美國腎臟病基金會(NKT)制定的腎臟病生存品質指導指南(KDOQI)建議用糖尿病腎臟疾病取代糖尿病腎臟病。本文主要針對糖尿病腎臟疾病進行闡述,將其簡稱為糖尿病腎臟病。
3.得了糖尿病一定會出現糖尿病腎臟病嗎?
糖尿病患者並不一定會得糖尿病腎臟病。如果長期未控制好血糖、血壓、血脂、尿酸等疾病進展的危險因素,就會極大地增加微血管病變的風險,導致糖尿病腎臟病。我們的治療目的主要是減緩疾病的進展速度,降低並發癥的發生率。即便發生了糖尿病腎臟病,我們也可以通過最大限度地控制危險因素,延緩腎臟病變的進展,使腎功能保持穩定或減緩腎小球濾過率的下降速度,以免過快地發展到尿毒症。
4.糖尿病腎臟病有哪些表現?
糖尿病腎臟病早期表現為疲倦乏力、臉色蒼白、泡沫尿、水腫、夜尿增多、血壓升高、貧血等,症狀隱匿,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因此容易被病人忽視。
晚期由於腎臟排泄功能及內分泌功能喪失,會出現水鹽電解質代謝紊亂,表現為低鈉低鈣高鉀高磷、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肺水腫、噁心納差、消化道潰瘍或出血、貧血、骨質疏鬆、皮膚瘙癢等。
5.生活中哪些信號提示可能是糖尿病腎臟病?
糖尿病腎臟病的發生和發展需要經歷漫長的時間,當出現以下情況時,一定要警惕糖尿病腎臟病的發生。
(1)蛋白尿。糖尿病腎臟病最明顯的臨床表現就是蛋白尿。蛋白尿的出現意味着腎臟開始受損,這時病人需要及時就診。
(2)水腫。水腫也是糖尿病腎臟病出現前的信號之一。許多糖尿病病人在血漿蛋白降低前會出現輕度水腫,這時疾病基本處於早期。如果出現嚴重水腫的情況,就説明糖尿病腎臟病已進入晚期。
(3)血壓升高。當糖尿病病人長期處於高血糖的狀態時,血管會發生病變,導致腎臟血管壓力不斷增高,最終導致腎臟結構和形態變化,引發高血壓。
(4)小便頻數、尿量增多。小便頻數、尿量增多,腎臟B超顯示腎臟增大,腎臟正處於高速工作狀態,這些信號提示我們病人正處於糖尿病腎臟病早期。
6.小便裏出現了很多泡沫是得了糖尿病腎臟病嗎?
不一定。糖尿病病人由於尿液中蛋白含量增多,會使尿液表面張力增強,繼而出現泡沫,但是出現泡沫尿不一定是得了糖尿病腎臟病。出現泡沫尿還有很多別的原因。
(1)有可能是排尿過急或排尿位置較高,尿液受到衝擊而形成泡沫,此時形成的泡沫靜止放置一段時間後會消失。
(2)尿液過度濃縮,當機體缺水時,腎臟的腎小管對水的重吸收增加,導致尿量減少,尿液過度濃縮,也容易出現泡沫尿。
(3)尿糖升高,當血液中的葡萄糖濃度過高時,過多的葡萄糖就會隨着尿液排出,出現尿糖。這種尿液的特點是泡沫大並很快消失。
(4)生理性蛋白尿。一些人在發熱、激烈運動、高蛋白飲食等情況下也會出現泡沫尿,在去除上述誘因後,蛋白尿可消失。所以糖尿病病人即使出現了泡沫尿,也不一定是腎臟病的表現,可多觀察幾次,如果尿液還是異常,建議儘快到腎內科就診。
7.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應該不會得糖尿病腎臟病吧?
不一定。首先我們要清楚一點,血糖不僅包括空腹血糖,還包括餐後血糖。許多人口中的“血糖一直控制得很好”,有可能只監測了空腹血糖,而忽略了餐後血糖,而恰恰許多病人餐後血糖會控制不佳。此外,就算控制好空腹及餐後血糖,也無法絕對避免發生糖尿病腎臟病。
糖尿病腎臟病的發生情況較為複雜,涉及人體許多方面。因此糖尿病病人需積極配合醫生控制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後)、血壓、血脂、血尿酸等。減少進展為糖尿病腎臟病的風險。
參考文獻:
1.中華醫學會糖尿病學分會.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
2.中國糖尿病腎臟病防治指南(2021年版)
3.糖尿病腎臟疾病臨床診療中國指南〔J].中華腎臟病雜誌,2021
4.糖尿病腎病多學科診治與管理專家共識〔J].中國臨床醫生雜誌,2020
本文僅限於公益科普及學術交流,如有不適建議及時線下就醫
部分資料來源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