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源性高血糖指藥物在治療非血糖相關性疾病時,引起胰島β細胞分泌胰島素功能異常,導致胰島素分泌絕對/相對不足或靶細胞對胰島素的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蛋白質和脂肪代謝紊亂,進而出現血糖升高、尿糖陽性。藥物誘發的糖尿病也是導致糖尿病發病率上升的因素之一。
哪些藥物可能引起血糖升高?
一、β受體阻滯劑
β受體阻滯劑是臨床常用於治療高血壓、心律失常的藥物,包括非選擇性β受體阻滯劑(如普萘洛爾等)和選擇性β1受體阻滯劑(如美托洛爾、比索洛爾等)。研究顯示β受體阻滯劑可導致外周血管收縮和胰島素抵抗增加,進而引起血糖異常。具有β1選擇性和有內在交感活性的β受體阻滯劑對葡萄糖代謝的影響較弱。
二、噻嗪類利尿劑
噻嗪類利尿劑常用於聯合治療高血壓,與普利類(ACEI)、沙坦類(ARB)類降壓藥物聯用具有協同作用,常用藥物包括氫氯噻嗪。噻嗪類利尿劑相關糖尿病由於低鉀血症介導的胰島素分泌和敏感性降低,此現象發生與藥物服用劑量相關,糾正低鉀血症可逆轉高血糖。
三、他汀類藥物
他汀類藥物是臨床上常用於治療高膽固醇血症的降脂藥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匹伐他汀等。他汀類藥物治療似乎有可能小幅增加發生糖尿病的風險,原因是他汀類藥物干擾多種葡萄糖代謝途徑,導致胰島素分泌和作用降低。隨機試驗和觀察性研究均表明,他汀類藥物對減少心血管事件和降低死亡率的益處超過了此類藥物因促發糖尿病而增加的任何風險。
四、免疫抑製劑
免疫抑製劑是器官移植受者常用藥物。糖尿病是腎移植後的常見並發癥,器官移植後受者使用糖皮質激素、鈣調磷酸酶抑製劑(環孢素、他克莫司)和雷帕黴素靶蛋白(雷帕黴素)抑製劑是導致血糖升高的可能因素。
糖皮質激素造成高血糖的機制涉及多方面因素,包括肝臟糖異生增加、脂肪組織中葡萄糖攝取受抑制,以及受體和受體後功能改變。
環孢素和他克莫司都會增加移植術後糖尿病(PTDM)的風險,這兩種鈣調磷酸酶抑製劑都對胰島細胞有可逆的毒性,且可能會直接影響胰島素表達的轉錄調節。
移植後,長期使用西羅莫司可能也會導致葡萄糖代謝惡化,並引起新發糖尿病。
五、抗精神病藥物
第一代和第二代抗精神病藥物使糖尿病患病風險增加3-4倍,可能導致胰島素作用和分泌減少。需要根據個體情況建立生活方式和糖尿病標準治療。
此外,雄激素剝脫療法(ADT)、生長抑素類似物、逆轉錄酶抑製劑等都可能引起血糖升高,總結如下表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