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腳好處多,那麼你會“正確”泡腳嗎?糖尿病病人在泡腳時,要注意以下這些哦:
第一,足浴時要注意溫度適中(最佳溫度在≤40℃),最好能讓水溫按足部適應逐步變熱;對於合併周圍神經病變、溫度感覺減退的病人,最好使用能夠設定溫度的泡腳桶,或由家人幫助調適水溫,從而防止水溫過高灼傷皮膚。
第二,足浴的時間在15-30分鐘為宜,足浴時間內水溫要保持,尤其進行足浴治療時,只有保持一定的溫度和確保規定的足浴時間,才能保證藥物效力的最大發揮,從而起到治療的效果。
第三,足藥浴時,如給予足部以適當的物理刺激,如按摩、捏腳或搓腳等,效果更佳。
第四,飯前、飯後30分鐘不宜進行足浴,由於足浴時,足部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造成胃腸及內臟血液減少,影響胃腸的消化功能。飯前足藥浴可能抑制胃液分泌,對消化不利,飯後立即足浴可造成胃腸的血容量減少,影響消化。
第五,足藥浴治療時,有些藥物外用可起泡,或局部皮膚發紅、瘙癢。有的病人屬特異體質,用藥後可出現過敏反應。出現這些症狀後,應停止用藥。
第六,在進行足浴時,由於足部及下肢血管擴張,血容量增加,可引起頭部急性貧血,出現頭暈、頭眩。出現上述症狀時,可用冷水洗足,使足部血管收縮,血流充分流向頭部,消除頭部急性貧血,緩解症狀。
第七,有出血等症狀患者,不宜足浴。
第八,足浴後要擦乾水漬,涂上凡士林軟膏等保持濕潤,鎖住皮膚的水分,避免出現皮膚乾燥皸裂,增加感染風險。
最後,如果出現皮膚燙傷、破損等情況,要及時就醫處理,避免感染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