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常見問答-圖5
我國是糖尿病第一大國,患病率為11.9%,而糖尿病前期的檢出率高達35.2%。糖尿病前期是指血糖水準高於正常但還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的狀態,包括空腹血糖受損和糖耐量受損:①空腹血糖受損(IFG):6.1 mmol/L≤空腹血糖(FBG)<7.0mmol/L,糖負荷後2小時血糖(2hPG)<7.8mmol/L;②糖耐量受損(IGT):FBG<7.0mmol/L,7.8mmol/L≤2hPG<11.1mmol/L。高齡、超重或肥胖、高血壓、高血脂、缺乏運動以及糖尿病家族史等因素,都與血糖、血脂等代謝指標密切相關。很多人糖尿病前期患者往往是在體檢中發現的,那麼當查出來糖尿病前期時我們就不管了嗎?
實際上在糖尿病前期階段進行積極干預是預防或延遲向T2DM發展的關鍵,包括調整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心理調護、中醫穴位按摩、中藥代茶飲等。下面,北京中醫藥大學東方醫院內分泌科助理研究員李梅將在本文中為大家講講中醫如何幫助糖尿病前期患者恢復健康平衡。
1.飲食調理
飲食調理方面,要避免過度飲食和暴飲暴食,選擇合適的食物。低糖食物:選擇低糖或無糖的食物,如全麥麵包、糙米、豆類等。高纖維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全穀類,這些食物有助於控制血糖。適量的蛋白質:適量食用魚、瘦肉、豆製品等高蛋白食物。減少甜食和含糖飲料的攝入,避免油炸和高脂肪的食物。
2.生活方式的調整
生活方式調整方面,主要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和過度勞累。此外,適量的運動有助於活動關節、肌肉、調節精神緊張、促進代謝,堅持一定量的運動,對控制體重,提高身體的胰島素敏感度,促進血糖的利用,降低血糖水準具有重要作用。建議進行有氧運動,如散步、慢跑、游泳、太極拳、八段錦等,每週堅持3-5次,每次30分鐘以上。
3.情志調攝
情緒穩定對於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健康至關重要。中醫強調情志調攝,建議通過中醫養生方法如太極拳、針灸、按摩等來調理情緒,保持心情舒暢。此外,冥想、瑜伽、適當的休閒娛樂活動、與親友交流、培養興趣愛好等也有助於緩解壓力,保持良好的心態。
4.穴位按摩
足三里穴(ST36):位於膝蓋下方凹陷處,按摩此穴位可以促進消化吸收,調節胰島素分泌,有助於控制血糖。
內關穴(PC6):位於手腕橫紋上,掌橫紋與臂骨之間凹陷處,按摩此穴位可以緩解焦慮、緊張情緒,有助於調節自律神經功能,降低血糖水準。
此外,太溪穴、勞宮穴、然谷穴等也是調節血糖的重要穴位,每穴順、逆時針各按壓100次,早晚各1次。
5.中藥代茶飲及藥膳
中醫藥認為,糖尿病前期與中滿內熱、脾胃失衡、痰濕內蘊密切相關。糖尿病前期患者可選用一些中藥調理,如苦瓜、金銀花、黃芪、山楂、山藥、黃精、玉竹、玉米須、茯苓等藥食同源的中藥,含有豐富的多糖類、黃酮類、皂苷類等化合物,具有清熱解毒、滋陰降火、健脾化濕、調節血糖的功效,可以作為代茶飲、藥膳或藥劑使用。
總之,糖尿病前期的調理需要一個綜合的方法,通過飲食調理、運動鍛煉、情志調攝、穴位按摩和中藥調理等中醫養生方式,糖尿病前期患者可以延緩病情發展,降低發展為糖尿病的風險。然而,這些方法並非替代醫學治療,若出現明顯不適症狀,仍需及時就醫並遵醫囑進行治療。同時,個體差異較大,選擇適合自己的養生方式更為重要。希望大家能夠重視中醫養生,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延緩糖尿病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