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日期:2024-11-05 15:21    來源: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

分享:
字號:        
  • 視網膜病變
  • 視網膜病變

  什麼是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簡稱“糖網”),是糖尿病患者的視網膜並發癥,視網膜是位於眼底的半透明的神經纖維膜。糖尿病患者因長期高血糖導致視網膜微血管損害,同時合併視網膜神經膠質網路病變;是一種慢性進行性致盲性眼病,是工作年齡人群首位的致盲眼病。這種糖尿病患者長期的高糖狀態就是我們所説的加引號的“甜蜜”,它所引發的眼部視網膜病變就是所謂的“痛苦”。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症狀有哪些?

  早期的“糖網”可以沒有症狀,沒有明顯的“痛苦”。隨着病情加重和病期增長,“糖網”會導致多種眼部組織受累,如玻璃體、虹膜、晶狀體、視神經、視網膜,導致患者眼部“痛苦”的表現增加,出現黃斑水腫、視網膜或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並發癥。

  “糖網”常見症狀包括:

  無症狀:病變未侵及中心,自覺無症狀。

  視力下降:視力模糊、復視、視物變形或閱讀困難。

  眼前黑影:視野中有飛蚊症(眼前出現黑點,隨着眼球轉動而飄動)或斑點。

  視物變形:看東西形態異常,直的不直,圓的不圓,彎曲變形。

  視野缺損:視力部分或全部喪失,或視野中有陰影、遮擋。

  眼球疼痛:眼球疼痛、壓迫或持續發紅。

  其他:藥物性瞳孔散大困難、白眼仁發紅(結膜血管擴張迂曲)等。

  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發生幾率大嗎?

  糖尿病患者持續多年的高血糖,是造成“糖網”的重要因素,且血糖高低及病程長短與本病的嚴重程度呈正相關。也就是説:糖尿病血糖越高(空腹血漿葡萄糖濃度≥7mmol/L),病程越長,發生“糖網”的幾率越大。我國糖尿病人群數量居世界第一,患者數量超過1.4億,是全球糖尿病患者人數最多的國家。研究表明,大約每3名糖尿病患者中就有1名“糖網”患者。糖尿病的高發促使“糖網”患者數量激增,作為糖尿病的主要微血管並發癥,“糖網”所導致的盲和低視力已成為重大公共衛生問題。

  糖尿病除了可能導致“糖網”還可能引起哪些眼部疾病?

  糖尿病引起的眼部並發癥較多,可能會導致眼部多個結構出現病變,其中以晶狀體和眼底視網膜病變最為常見。

  結膜:幹眼症,出現梭形或囊狀的深紅色小點狀微血管瘤。

  角膜:主要表現為知覺減退,可先於視網膜病變發生,與糖尿病病程及血糖的控製程度有關。

  虹膜:主要表現為瞳孔對光反射遲鈍、需要進行眼科檢查或眼部手術前散瞳時出現瞳孔散大困難。有些患者亦可伴有虹膜睫狀體炎。最嚴重的病變是虹膜紅變,虹膜紅變多發生於晚期及青少年性糖尿病患者,與組織缺氧有關,常提示眼底新生血管形成,如新生血管累及房角,房水排出障礙,則可發生新生血管性青光眼。

  晶狀體:屈光不正。短期內屈光度的迅速變化是糖尿病引起晶狀體屈光度改變的特徵,可達3~4個屈光度。糖尿病黃斑水腫也是引起屈光不正的原因之一。

  視網膜: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

  眼部神經:主要表現為缺血性視神經病變,眼外肌麻痹、糖尿病性視乳頭病變、調節障礙和視神經萎縮。

  疾病治療要趁早,控制血糖是關鍵。

  哪些人容易得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哪些預防措施?

  有如下危險因素或誘因的人群更容易得病,應該特別注意疾病的預防:

  持續高血糖:高血糖水準,可增加視網膜病變的風險。

  預防措施:將血糖控制在目標範圍內(空腹靜脈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內),可降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風險,減緩病變發生後的進展。

  高血壓:糖尿病患者在同時患有高血壓的情況下,眼部血管更易受損,引起並發癥。高血壓會引起視網膜小動脈損害,誘發小動脈痙攣、硬化,進而導致毛細血管滲漏和視神經乳頭水腫等病理改變,與本病的産生和發展有一定關係。

  預防措施:規律用藥,控制好血壓水準,避免血壓忽高忽低。

  高血脂:導致血液黏度增加,引起視網膜組織缺血、缺氧,加重本病。血脂代謝異常會引起機體血流動力學改變,導致血液黏度增加,引起視網膜組織缺血、缺氧,與本病的發生、發展有密切關係。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水準增高會促進“糖網”發生和發展。

  預防措施:合理控制血脂水準,特別是降低三酰甘油、總膽固醇水準,可以減緩“糖網”的發生發展,降脂藥物的應用對減緩“糖網”進展具有積極作用。

  吸煙、飲酒:儘管未能證實吸煙可增加視網膜病變風險,但吸煙可引起糖尿病患者的小血管病變惡化。

  預防措施:建議糖尿病患者戒煙、戒酒。

  妊娠:患有糖尿病的女性,妊娠期間出現視網膜病變的風險增加。患有視網膜病變的女性,妊娠期間病情會惡化。

  預防措施:妊娠期前3個月,應進行一次眼科檢查。妊娠期間以及分娩後一年,仍需密切隨訪。

  嚴格規律的眼底篩查能夠大大延緩“糖網”的發生和進展速度。剛診斷的糖尿病患者建議立刻到眼科門診進行一次眼底病變篩查;已經診斷為輕度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建議每三個月到半年進行一次眼底病變隨診;已經發生眼底出血或視網膜脫離等嚴重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的患者建議每三個月嚴格眼底專家門診復診。

  哪些情況下建議及時就診?

  及時接受正規治療可以延緩病變的發展,維持良好的視力,改善生活品質。如果沒有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導致視力進行性下降,甚至視力喪失,引起如視網膜脫離、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嚴重並發癥,患者往往血糖控制不佳,伴有糖尿病引起的其他全身並發癥,嚴重影響生活品質,甚至影響生命健康。

  如果遇到下列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1、發現糖尿病時即刻眼科就診,無症狀仍需就診,根據眼底病變情況和血糖控制情況決定復查頻率。

  2、視力下降,視物模糊。

  3、出現飛蚊症。飛蚊症通常表現為黑斑、水珠、帶狀物或點狀物。飛蚊症突然加重,可能是眼底出血的體徵、視網膜脫離的前兆。視網膜脫離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嚴重並發癥,必須及時就診。

  4、新出現的視野缺損、陰影或遮擋:這些是視網膜脫離的另一個表現。

  5、眼部疼痛或有壓迫感。

  特別注意,當視力突然急劇下降甚至視力喪失時一定要立即就醫!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診斷

  當醫生懷疑是“糖網”時,一般會通過血糖監測、視力檢查、裂隙燈和眼底鏡檢查、前房角鏡檢查、眼壓、眼底照相、眼底熒光血管造影等檢查來確診。

  1、血糖監測:了解患者血糖水準。

  2、視力檢查:測試近、遠視力,有助於發現視力喪失問題。

  3、裂隙燈和眼底鏡檢查:發現晶狀體渾濁(白內障)、視網膜變化和其他問題。

  4、測量眼壓:協助確定是否引起了青光眼。

  5、眼底照相:觀察眼底受損及病變進展情況。

  6、眼底熒光血管造影:進一步確診疾病,了解眼底的血管情況,決定下一步治療方案並觀察治療效果。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如何治療?

  治療原則:嚴格控制血糖,治療高血壓、高血脂,定期檢查眼底及必要時行熒光血管造影。

  抗新生血管生長因子(抗VEGF):玻璃體腔注射抗VEGF藥物治療糖尿病性黃斑水腫和眼內新生血管取得了較好的療效,眼內注射激素。

  鐳射光凝術治療:做全視網膜光凝(PRP)術,破壞缺血區視網膜,減少無灌注區,減少需氧量,以防止新生血管形成,並使已形成的新生血管退化,阻止病變繼續惡化。對黃斑水腫和黃斑囊樣水腫可行眼內注射聯合局部光凝,封閉MA和NP,減輕水腫,幫助減少打針次數。

  玻璃體切割術:玻璃體積血長時間不吸收、牽拉性視網膜脫離,特別是即將或新發生的黃斑部脫離,應行玻璃體切制術。術中同時行全視網膜光凝術,防止復發出血。

  全身使用改善微迴圈藥物:如羥苯磺酸鈣,可作為輔助治療。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