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道德模範、“最美鄉村醫生”鐘晶

日期:2023-08-07 16:23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
字號:        
  • 鐘晶
  • 鐘晶

  鐘晶到府為村民們看診

鐘晶到府為村民們看診 受訪者供圖

青春在大山深處綻放

——記全國道德模範、“最美鄉村醫生”鐘晶

  “80後”布依族姑娘鐘晶,是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的一位鄉村醫生。憑着一腔熱情,2008年她從城市來到農村開辦診所,在村寨一待就是14載,用盡所學為當地老百姓解除病痛,把最美的青春留在了大山深處。為了給鄉親們行醫看病,她無數次放棄城市的高薪工作,放棄了離開大山的機會,放棄了陪伴女兒一同成長的很多時間……紮根鄉村14年,鐘晶先後榮獲最美鄉村醫生、中國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三八紅旗手、全國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源於觸動

  初冬時節,貴州省貞豐縣龍場鎮龍河村景色正美。漫山遍野的楓葉層林盡染,葉子隨風飄落,鋪滿蜿蜒的鄉村小路。

  遇上好天氣,衛生室又不忙的時候,龍河村村醫鐘晶會約上鄰近村子的幾位醫生一道,去山上採些野生的中藥材。換上一雙防滑且防水的舒服鞋子,帶上足夠的乾糧和水……上山前的準備工作,鐘晶早已熟悉得閉着眼就能完成。

  讓人很難想像,這個對大山如此輕車熟路的村醫,並不是這裡土生土長的村民,而是一個從小在家人呵護下長大的城裏娃。而她卻在因為機緣巧合來到大山深處,在這個村寨走過了14載春秋。

  14年來,鐘晶的腳步遍佈龍河村的每個角落,她嬌小柔弱的身影已經深深刻在了鄉親們的心裏。“她拿我們當親人的,比自己親生孩子還想著我們,身體有不舒服第一個就想到她。”對於鐘晶十幾年如一日地付出,村民們看在眼裏。

  鐘晶原本在貴陽市的一家醫院工作,在幾次前往丈夫工作的貞豐縣龍場鎮探親時,她親眼見到了鄉親們的難處。讓鐘晶記憶最深的是一位40多歲的村民,“她每天5點鐘就得從家出發,花將近3個小時走路到鎮上看病,然後再長途跋涉回來,趕緊去地裏忙農活。”

  除了山高路遠,看病不便,鐘晶發現,鄉親們也很缺乏一些基本的衛生健康常識。“這邊雨水多,很多村民都有不同程度的風濕病,但他們基本都靠硬扛,不治療的。”鐘晶説,她還曾目睹當地一個婦女因為簡單的婦科炎症導致生育受阻,最後竟因此家庭破裂。

  “這些事情對我觸動特別大。”眼見大山裏缺乏村一級的醫療服務,作為一名醫生,鐘晶內心萌生了去農村開辦診所的想法,“這樣也可以解決我們夫妻長期兩地分居的問題。”

  2008年冬天,鐘晶把幼小的女兒託付給遠在重慶的婆婆,帶上自己全部的積蓄,來到龍河村建起了診所。

  診所開張時,鄉親們並不相信這個才出校門沒多久的女娃娃能治好病。衛生室一度門庭冷落,這也讓鐘晶備受打擊。遭到冷遇的她沒有打退堂鼓,為了打消村民們的顧慮,她開始嘗試主動到府看病,“建立信任需要時間,我當時就想著慢慢來。”

  一有時間,鐘晶還會到村口和鄉親們拉拉家常,在這個過程中為他們普及防病知識,教他們如何預防婦科病、風濕病等當地的常見病。

  在鐘晶的努力下,僅僅3個月的時間,“鍾醫生看病態度好、價格低、有效果才收錢”的口碑就在村民中傳開了。龍河村衛生室越來越出名,一傳十,十傳百,很多患者慕名而來。病人多時,鐘晶一天要看診近百個病人,有時甚至要忙到將近凌晨。

  “其實最初來到這裡沒有太多想法,但越是紮根下來,越會被鄉親們感動和影響。總想著再多為他們做點什麼。”鐘晶説。

  “堅守不易,但很幸福”

  “這個地方疼嗎?這裡呢?”“這個消炎藥今天晚上吃一次,明天早上再吃一次,如果還是疼,那就需要做個B超。”鐘晶耐心地詢問並囑咐着躺在病床上的阿婆。每天早上7點半一過,鐘晶會準時打開村衛生室的大門。天氣好的時候,一些老人會早早到衛生室門口等候,但他們並不敲門,而是選擇坐下來嘮嘮家常,耐心等候。

  “曉得鍾醫生辛苦的哦,讓她多休息會兒。”在村民們心裏,鐘晶是一位好醫生,更是老人們可以説心裏話的好“女兒”、孩子們的好“孃孃”。

  沒人看病時,鐘晶會打開健康檔案,給村裏患有慢性病的病人一一打電話,提醒他們到衛生室測量血壓、血糖的時間,“來不了的會記下來,給他們到府測一下。”

  對於鐘晶來説,村民們的健康狀況在她心裏記得一清二楚。誰家大人打工去了,小孩生了病;誰家老人留守在家,需要什麼藥;誰家裏生活比較困難,需要幫助,鐘晶如數家珍。

  提起14年來最大的收穫,鐘晶用“幸福”二字作答。但每一次堅守背後的不易,她卻很少提及。

  以前的周末,鐘晶喜歡約上朋友一起去逛逛街、看看電影。但是來到龍河村後,不要説時髦的衣服,甚至想喝一杯奶茶都成了“奢侈”。“開始最不適應的是上廁所和洗澡。”剛去時,村裏還只有蠅蟲亂飛、臭氣熏天的旱廁,也沒有澡堂,只能用兩個大桶提水到屋內,蹲在大盆裏洗澡。

  2009年初,就在衛生室開得頗有起色,鐘晶也終於適應了農村生活後,她的丈夫又被調到了黔西南州委宣傳部工作。在走與不走之間,鐘晶陷入兩難。就在這時,一位90多歲的老奶奶讓她作出了留下的決定。

  “老奶奶親手給我做了雙鞋,走了兩三個小時的路給我送過來,我當時心裏特別感動。”鐘晶説,“老人嘛,眼睛花,做雙鞋是非常不容易的。”至今,這雙鞋仍舊擺在衛生室的展示櫃裏,用鐘晶自己的話説,這就是她的初心,“雖然老人早已不在了,但我覺得,這雙鞋始終提醒我,要腳踏實地地做事情,守護好鄉親們的健康。”

  在龍河村工作的事情,鐘晶瞞了父母很長一段時間,“覺得他們肯定不會同意。”直到兩年後的一天,父母才從別人口中知道了女兒的事情,他們立刻驅車前往。看見眼前的女兒從被自己捧在手心裏的“小公主”,蛻變成一名深受村民尊重的鄉村醫生,一向沉默寡言的父親在那天説了很多話。

  “父親一直跟我説,這是很好的一件事。沒想到他們除了心疼外,並沒有責怪我。”父母的態度也讓鐘晶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但即使14年過去,每到夜深人靜的時候,還是讓鐘晶覺得有些難捱。“想家人,也放心不下孩子。”提起家人,鐘晶幾度哽咽:“父母生病,我過不去。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學習,我也很難照顧到,家長會一次也沒去過。孩子還小,常常會委屈地跟我撒嬌,聽着心裏特別難受。”

  第二個故鄉

  紮根大山14年,鐘晶見證着村民們越來越紅火的日子,村衛生室也從原來僅有的兩間小屋建成了如今的三層小樓,理療儀、心電圖儀等設備一應俱全。平日裏,遇到鐘晶處理不了的嚴重病情,她還會通過遠端醫療系統,請縣醫院的醫生遠端會診。

  “雖然日子越來越好了,但鄉親們靠着務農掙點辛苦錢也不容易。”為了給村民們節省看病的費用,鐘晶想了不少辦法。她將整盒的藥分開,中藥材也儘量自己動手製作,根據病情配藥。

  在衛生室給人看病之餘,鐘晶還會抽出時間去看看村裏留守老人和孩子。在龍河村的小路上,村民常常能看見嬌小的鐘晶背着癱瘓的老人到診所定期治療。每逢感冒流行的季節,她總會提前買預防藥品,送給有基礎病的老人。逢年過節,她還會購買一些藥品和棉鞋、棉被等禦寒物品,送給村裏的留守老人和兒童。

  因為當地風濕病、關節痛患者多,鐘晶自掏腰包為衛生室購置了治療用的保健器材,讓村民們免費使用。“很多鄉親們用了以後説有效果,我就覺得買得值,特別高興。”鐘晶説。

  由於為鄉親們開的都是低價藥,有時還免費送藥,在衛生室剛開辦的前幾年,鐘晶的家人沒少給貼補。“這些年,衛生室得到了當地政府的很多關心和支援,辦得越來越好,我們鄉村醫生的收入也提高了不少。”鐘晶笑着説。

  對鄉親們來説,有這樣一位醫術精湛,又為患者着想的好醫生,既為他們免除了許多病痛之苦,又多了一位不是親人勝似親人的貼心人。知道鐘晶忙,沒時間買菜,村民們在“趕場天”,常會惦記着她,給她送點自家的蔬菜、土雞蛋;鄰居做了好菜,也總是給她端來一碗;逢年過節,鄉親們還會不約而同地送來糍粑、紅米飯……

  前些年,鐘晶做出一個重要的決定,她把自己的戶口從貴陽市遷到了龍河村,成了真正的龍河村人。“我很愛這裡,也想一直守護着鄉親們,這是我自己選的第二個故鄉。”鐘晶説,“和鄉親們在一起,學有所用,心裏踏實。”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