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師節|2022“最美醫生”:我們工作的核心就是病人

日期:2023-08-02 09:43    來源:​央廣網

分享:
字號:        

  醫療衛生工作者是人民生命健康的守護者,是推進健康中國建設的主力軍。近日,中央宣傳部和國家衛生健康委向全社會發佈了2022年“最美醫生”名單。8月19日是中國醫師節,國家衛健委邀請到2022年“最美醫生”中的4位個人和1位團隊代表,向公眾講述他們用實際行動踐行“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於奉獻、大愛無疆”崇高精神的故事。

  這幾位“最美醫生”代表分別是:中國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重症醫學科副主任、主任醫師丁仁彧;青海省黃南州澤庫縣人民醫院院長、主任醫師馬文義;江西省南昌市第九醫院艾滋病治療中心主任、主任護師胡敏華;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眼科主任醫師周行濤;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國家流調專家隊代表、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黨委書記、研究員盧金星。

  丁仁彧:對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

  2020年2月,丁仁彧和隊員們組成遼寧援鄂重症醫療隊奔赴武漢,在武漢的56天時間裏,一共救治了129名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在這個過程中,最令丁仁彧難忘的是35歲的新冠急危重症患者小飛。小飛到重症隔離病房的時候,病情比較危重,雙肺有“磨玻璃”陰影,很快就出現白肺,後來又出現氣胸。丁仁彧和隊員們成立了ECMO救治小組和特護小組。經過隊員們的共同努力,小飛最終轉危為安。丁仁彧表示,小飛的救治過程,是重症醫療隊在武漢甚至在後期抗疫的一個縮影,充分體現了重症人對於生命至上的不懈追求。

  “作為ICU的醫生,我們每天面對的都是生死一線的患者,我們工作的核心就是病人。我們做的科學研究、開展的新技術,都是為了通過努力,把救不活的病人,將來能讓他存活。”丁仁彧表示,對青年人來説,踏踏實實地把平時的工作做好,在國家需要的時候,能夠把自己的能力展現出來,為國家做一點事情,這就是作為醫生的成就感。

  盧金星:隨時備戰的國家流調專家隊

  疫情在國內不斷發生,表現出點多、面廣、範圍大的特點,對流調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於此,2021年9月18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工作組從國家疾控中心和各地疾控機構遴選了在流行病學調查、疫情分析、實驗室檢測方面的專家,組成了300多人的隊伍。“本着平急結合的原則,我們平時注重學習提升能力,隨時備戰。一旦哪個地方發生疫情,我們就會響應國家統一調度,迅速趕到現場,進行疫情處置。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我們的同志們很多時間要麼在防疫一線,要麼在集中隔離,有的人甚至一年中有三分之二的時間都是這樣過來的。”盧金星説。

  盧金星表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還沒有結束,要想取得最後的勝利,除了專業隊伍發揮作用之外,還需要全體人民的參與,只有這樣,才能夠用最小的投入獲得最大的成效。

  周行濤:最好的防護眼藥水是健康科普

  《醫師法》規定了醫生、醫護人員有責任和義務做好科普宣傳、科普教育。在眼科領域工作了30多年的周行濤顯著地感受到,近年來近視患者、近視手術越來越多,兒童青少年近視患者也越來越多,並且有往低齡化、高度近視發展的趨勢。因此, 周行濤認為,必須要抓住“防”的源頭。在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方面,最好的防護眼藥水是健康科普。要把近視的防控科普作為一項公益事業。儘早建立屈光發育檔案、眼健康的檔案,就可以減少一份高度近視的風險。作為一名手術醫生,周行濤希望“手術要越做越好,但同時必須越做越少,而防住了源頭就可以做得少。”

  胡敏華:給予艾滋病病人更多支援和關懷

  結合多年的臨床護理工作經驗,胡敏華在摸索中建立了艾滋病門診工作制度、接診流程和護理常規等制度。面對很多病友因疾病感到恐懼無助甚至産生過激行為的情況,胡敏華認識到心理危機干預的緊迫性和重要性,於是開始有針對性地為這些群體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人文關懷和心理干預幫助。為了讓病友有一個可以傾訴的出口,胡敏華和同事們開通了熱線電話,20多年來,胡敏華的手機裏已經儲存了1000多個患者和家屬的電話,她希望通過這樣可以了解患者的問題所在,能夠及時為病人和家屬提供危機干預的服務。“多年以來,我們挽救過一心求死的青年,支撐過瀕臨崩潰的家庭,也幫助很多恐艾者,併為一些未確診的人群消除恐懼。一個人的力量比較微弱,我們發揮團隊的作用,組建了抗艾服務隊,建立以‘醫院、疾控中心、家庭、志願者’四位一體、線上線下互動的工作模式,實現病人的健康宣教、心理干預、輔助診療全流程的服務。”胡敏華強調,艾滋病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希望大家科學認知艾滋病,消除對病人的歧視和偏見。應該給予病人更多的支援和關懷,為他們創造更寬鬆、更溫暖的生存環境。

  馬文義:和草原、當地老百姓結下深厚友誼

  在藏區行醫幾十年的馬文義被當地群眾親切地稱呼為“曼巴小馬”,他跟草原、跟當地的老百姓結下了深厚的友誼。馬文義介紹,近幾年,在黨和國家對藏區醫療衛生事業的大力扶持下,藏區的醫療條件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我們縣醫院現在能做到讓一般的常見病能在縣域內進行治療,給患者消除一些額外的負擔。在縣域醫共體建設的基礎上,我們把縣域內的資源下沉到鄉村,實現全縣域醫療資源共用,實現了醫共體全覆蓋。”馬文義介紹。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胡強強表示,五位最美醫生是近1400萬醫療衛生工作者的縮影,也是全心全意守護人民群眾健康的平凡英雄。希望全社會繼續關心愛護醫務人員,共同營造尊醫重衛的良好氛圍。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