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V感染者如何擁有高品質生活?

日期:2023-11-10 17:30    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分享:
字號:        

  隨着醫學和社會的進步,通過積極的抗病毒治療、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援,HIV感染者的存活時間延長,我們也越來越關注如何讓HIV感染者生活得更健康。事實上,儘管面臨着特定的挑戰,HIV感染者可以通過一系列的措施擁有高品質的生活。以下是一些建議,幫助HIV感染者過上更“有品質”的生活!

  積極治療要儘早

  積極、儘早治療對於HIV感染者至關重要。接受早期抗病毒治療,並定期進行隨訪,可以顯著提高HIV感染者的生活品質,並減少病毒傳播給他人的風險。

  積極治療:HIV感染者應積極、儘早進行抗病毒治療,早期治療可以延緩病毒複製,保護免疫系統,減少並發癥,並提高生活品質等。同時,現在的HIV治療方案非常有效,如果確診HIV感染,應儘快尋求專業醫療機構的幫助,醫生會根據病情和健康狀況制定個性化的治療方案。

  定期隨訪:在接受治療期間,需要定期進行HIV病毒載量和CD4+ T淋巴細胞計數等檢測,以監測治療的效果。這些檢查可以幫助醫生及時調整治療方案,確保病情得到良好的控制。同時,治療期間應嚴格按照醫生建議和藥物使用説明服用抗病毒藥物,不要中斷治療或隨意調整劑量,以免影響治療效果。

  健康生活“三不要”

  HIV感染者應該加強營養、適當鍛煉,並應堅決拒絕煙、酒和毒品的濫用等不良習慣,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於HIV感染者維持良好的健康狀況,增強免疫系統,並減輕疾病對身體的影響。

  加強營養:良好的飲食可以提供身體所需的養分,有助於增強免疫系統,並幫助抵抗疾病。建議攝入充足的蔬菜、水果、全穀物、蛋白質(如魚、豆類和禽肉)、健康脂肪(如橄欖油、堅果等),同時避免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

  適量鍛煉:適度的體力活動可以增強心肺功能,改善身體素質,有助於控制體重,同時提高心情和精神狀態。選擇適合自己身體狀況的鍛煉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或瑜伽等,但避免過度勞累。

  煙、酒和毒品“三不要”:應堅決拒絕煙、酒和毒品的濫用,吸煙、飲酒和濫用毒品會削弱免疫系統,增加並發癥風險,並加速疾病進展;同時可能導致不良行為決策,包括導致不安全性行為,不按時、過量或不合理抗病毒用藥等,從而影響HIV治療的效果。對於HIV感染者來説,尤其要避免這些不良習慣,保護身體健康。

  尋求支援心態好

  HIV感染者在面對診斷和治療時,建立積極的心態、樹立信心,並尋求醫生、家人和朋友的支援,對於他們的健康和生活品質至關重要。

  接納自我並樹立信心:接納自己的HIV感染狀態是邁向積極心態的重要一步。HIV感染者首先要接受自己感染了HIV這個現實,這可能是一個艱難的過程,但意識到並接受疾病的存在是向前邁出的第一步。同時,HIV感染並不意味着生活的終結,樹立信心對於HIV感染者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他們積極面對挑戰,更好地管理疾病,並過上有意義的生活。但這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時間和努力。

  尋求心理和社會支援:通過心理輔導、冥想、運動、藝術創作等活動,有助於減輕焦慮和壓力。同時,保持積極的生活態度,參與您感興趣的活動和社交圈,有助於提高生活品質。另外,與專業的醫生和醫療團隊保持緊密聯繫,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治療計劃,定期進行體檢和檢測,有助於控制病情並提高生活品質。最後,親人和朋友的支援對於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至關重要,他們的理解、支援和陪伴可以幫助感染者更好地面對困難和挑戰。

  履行責任很重要

  根據我國《艾滋病防治條例》要求,HIV感染者就醫時,應當將其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如實告知接診醫生;採取必要的防護措施,防止感染他人;不得以任何方式故意傳播艾滋病;感染者故意傳播艾滋病的,依法承擔民事賠償責任;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性伴告知:性伴告知對於HIV感染者是一項非常重要的責任和義務,這有助於保護他人的健康,防止二代傳播。應確保在告知時保持冷靜和理智,要尋找合適的時機,採用坦誠的態度,選擇適當的方式,將HIV感染狀態告知性伴。同時,尊重對方的決定,建議雙方在決定如何繼續之前,暫時避免性行為。

  安全行為:如果有性伴侶,無論是異性還是同性,經口交、肛交還是陰道交,均應確保在每次性行為中正確使用安全套。如果是使用注射藥物的HIV感染者,務必避免與他人共用注射器。如果是孕婦,確保在醫生的指導下接受合適的治療,並遵循專業醫生的建議,以降低母嬰傳播的風險。

  正常工作和生活:HIV感染者可以正常工作、生活,因為HIV主要通過性接觸、血液和母嬰三種途徑傳播,日常工作和生活一般不會傳播。如果有生育意願,應積極進行抗病毒治療。通過合理的治療,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毒載量,降低傳播風險,同時提高生育的安全性。孕期前、期間和産後都需要嚴格遵循醫生的指導和治療,以減少傳播風險。(單多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