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

日期:2023-11-10 16:45    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分享:
字號:        

  一、 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問題普遍存在

  相比於一般人群,HIV感染者罹患心理健康問題的風險普遍較高。HIV感染者更易出現抑鬱、焦慮、心理應激、物質成癮以及軀體形式障礙等多種心理健康問題,嚴重者甚至會有自殺風險。有系統綜述和Meta分析表明,HIV感染者的自殺死亡率是一般人群的100倍。

  二、 HIV感染與心理健康問題關係密切

  病毒本身、藥物不良反應、社會歧視和污名化等均有可能使HIV感染者出現心理健康問題。例如,HIV通過激發中樞神經系統炎症反應來誘導抑鬱發生;抗病毒治療藥物依非韋倫等與抑鬱、焦慮、精神錯亂和自殺行為有關;HIV感染者內心潛在的來自外界甚至醫務人員的歧視和污名化會令他們感到害怕擔心。

  三、 心理健康問題對HIV治療造成不良影響

  對於HIV感染者,心理健康問題給他們的治療帶來了沉重負擔,因而往往與不良結局有着一定關聯。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HIV感染者忘記服藥、誤解治療方案、抗拒病情監測以及拖延治療等,從而造成治療依從性降低、治療中斷、失訪以及死亡風險上升等,導致病毒載量反彈升高的可能。可以在依從性技能培訓時對HIV感染者實施常態化心理篩查、評估和心理干預,以期加強HIV治療效果。

  四、 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措施

  目前,針對HIV感染者心理健康問題的干預措施有很多,可以根據心理健康問題的種類、原因和影響酌情選擇。認知行為療法為主的集體心理干預在解決抑鬱問題上表現最佳;用400mg依非韋倫代替600mg可以減輕精神類不良反應;針對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培訓有助於促進HIV感染者積極配合就醫。

  雖然心理干預最好能由專業的精神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來提供,但在專業人員缺乏的情況下,接受過相關培訓的其他專業醫務人員、個案管理師、基層衛生工作者、社會組織乃至周圍同伴都可以簡單篩查和評估HIV感染者的心理健康狀況,並對其中大部分的輕度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干預。等到篩查和評估結果為中重度心理健康問題時,再將此類HIV感染者轉診給精神醫生和心理諮詢師來進行專業診斷、藥物治療和心理疏導等。(劉姜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