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發熱的情形很多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因患艾滋病引起的發熱吧!

日期:2023-11-10 17:15    來源: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分享:
字號:        

  後疫情時代,經歷了流感、二陽後,在近期發生過艾滋病相關高危行為,又發熱了,你最擔心的是什麼?或者,你已經是一名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一旦發熱,你又會最擔心什麼?

  用科學打敗魔法,一起來了解與HIV感染和艾滋病相關並發癥有關的發熱情況吧。

  一、HIV急性感染期發熱

  HIV是一種攻擊免疫系統的病毒,它通過粘膜、血液或母乳等體液進入人體,感染CD4 T細胞或巨噬細胞等免疫細胞並在細胞內複製,破壞機體的免疫系統。感染後1-2周是HIV感染急性期,常常會出現發熱症狀,但這種發熱缺乏特異性,與流感、新冠等感染症狀相似,是機體免疫系統對外來病毒侵襲做出的反應。

  急性期除了發熱,可能還會伴有下列症狀:頭疼、盜汗、喉嚨痛、淋巴結腫大、關節和肌肉疼痛、乏力、體重下降、噁心嘔吐、腹瀉、口腔潰瘍、皮疹等。

  因缺乏特異性,如果出現了發熱症狀,除了檢測是否可能感染了新冠或流感病毒外,如果有近期高危行為,還應警惕是否發生HIV病毒感染,及時去醫療機構檢測或自檢。

  二、機會性感染導致的發熱

  HIV感染中後期,由於免疫系統被破壞,某些對健康機體來説很容易抵抗的感染最終會變得難以抵抗,從而發生機會性感染,尤其是未接受有效抗病毒治療的感染者,免疫系統會隨着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弱,從而增加機會性感染的風險。

  能引起機會性感染的病原體可能是病毒、細菌、真菌、甚至是寄生蟲,常見能引起發熱的機會性感染疾病包括:念珠菌感染、反覆發作的細菌性肺炎、弓形體感染、肺結核等。因此,HIV感染者應儘早接受抗病毒治療,並時常監測健康狀況,預防機會性感染的發生,發生機會性感染時及時開展有效的、針對性的治療。

  在後疫情時代,HIV感染者如出現發熱,排除流感和新冠病毒感染後,經對症治療仍不能有效緩解,需警惕發生機會性感染的可能性,及時到醫療機構就診排查。

  三、HIV相關腫瘤引起的發熱

  HIV感染晚期,由於免疫系統抵抗力持續減弱,感染者罹患癌症的風險也在不斷增加,而發熱也是各種癌症最常見的症狀之一。許多癌症早期會出現類似流感的症狀,包括發熱,如卡波西肉瘤、霍奇金和非霍奇金淋巴瘤、肺癌、肝癌、子宮頸癌、口腔癌等。

  艾滋病患者可以通過抗逆轉錄病毒治療控制病毒複製水準,並在日常生活中避免吸煙和飲酒等其他風險因素,從而降低患癌症的風險。如發生發熱症狀,需及早排查相關風險。

  四、HIV感染相關發熱的治療

  在排除流感和新冠病毒等感染後,HIV感染相關的發熱應該如何治療呢?

  首先,需要區分是HIV原發性感染導致的發熱,還是機會性感染或腫瘤導致的發熱。如果是原發性感染導致的發熱,應優先考慮儘快開始抗逆轉錄病毒治療;如果是機會性感染引起的發熱,需要鑒別引起發熱的是哪種微生物,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抗感染治療;HIV相關腫瘤引起的發熱,則建議開展多學科協作診療,平衡抗病毒治療和腫瘤治療,儘量減少並發癥,提高感染者的生存品質。(梁華 中國疾控艾防中心)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