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近視人群數量越來越大,患上近視的孩子越來越多。父母近視,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父母得了近視,度數還在增加,會給孩子帶來不好的影響嗎?針對不少年輕父母的憂慮,記者採訪了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屈光與青少年近視防控科主任醫師楊曉,請她講解關於孩子近視的原因、相關健康隱患及積極預防措施。
記者:父母高度近視,遺傳給孩子的概率有多大?
楊曉:目前關於近視的成因,學界已經達成共識——遺傳、環境因素和行為習慣共同作用導致了近視的發生。雖然“父母高度近視,一定會遺傳給孩子”的説法有些絕對,但父母近視史對於孩子發生近視和近視進展是會有影響的。
研究表明,同等條件下,與父母都不近視的孩子相比較:父母單方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概率高2.1倍;父母雙方都近視的孩子,發生近視的概率就增長到了4.9倍。
父母近視程度也被證明與更快的近視進展有關。研究發現,有近視父母的兒童的近視增長0.63D(編者注:臨床上用D來表示近視度數,如0.63D就代表63度),近視進展快於沒有近視父母的兒童(一年增長0.42D)。並且,進一步分析發現患有高度近視的父母有顯著影響:父母均無高度近視,孩子每年近視平均進展為0.56D;父母有一方患有高度近視,孩子每年近視平均進展為0.67D,父母均為高度近視,孩子每年近視平均進展為0.9D。因此,若父母均有近視甚至高度近視,需重視孩子的屈光發育,早期建立孩子的屈光檔案,以便規範監測。
記者:父母近視度數還在增長,會給未來的寶寶帶來怎樣的影響?
楊曉:父母應到眼科專科就診,看看是單純性近視,還是其他原因引起的近視。像圓錐角膜、病理性近視等,都可能會表現為近視度數加深。生育孩子以後,應在早期就對孩子進行視力和屈光狀態篩查。若頭胎已經出現早發近視(即6歲之前出現的近視),需謹慎排查有無家族史,儘早到眼科就診,監測屈光度及視力發育情況。
記者:生育前,父母該怎麼做才能科學預防孩子近視?
楊曉:近視遺傳可分為單基因遺傳近視和多基因遺傳近視。
單基因遺傳近視一般有明確的致病基因——單個或數個基因變異便會導致高度近視的發生,其中高度近視還可能是多種遺傳性綜合徵(比如馬凡綜合徵)的併發、伴發表型,這類高度近視多表現為先天性或早發性近視,往往具有明顯的家族聚集性。
另外,父母雙方家族中除了高度近視以外,要注意有沒有其他的眼部及全身的症狀——比如弱視、低視力、夜盲、色盲、斜視、眼球震顫,以及聽力、骨骼甚至心臟異常等相關表現。如果出現這些症狀,需及時到專科就診排查有無遺傳性疾病。
多基因遺傳近視無法通過個別的變異位點進行檢測來判斷,但是可以通過多基因風險評分對檢測到的微效基因進行整合計算,從而評估受檢者的高度近視發生風險。對於評分結果為高風險的人群,可以積極採取干預手段(如阿托品滴眼液、角膜塑形鏡、離焦眼鏡等)防控近視發展為高度近視。
記者:如果孩子遺傳了父母的近視,如何有效控制?
楊曉:若孩子近視已經發生,家長需帶孩子到眼科專科就診,為其建立完整的屈光檔案監測近視進展及屈光發育,選擇合適的近視矯正方式進行屈光矯正,並且關注視力發育情況。同時,在生活方式上也要調整,最好每天能有2個小時進行戶外活動,接受陽光沐浴,同時減少電子産品使用,減少近距離工作。在調整以上生活方式後,若仍進展快,可以在醫生建議下採取一些更為積極的近視干預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