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妊娠期女性在用藥時應慎之又慎。但有些藥物又需要長期服用,比如抗凝藥。研究表明,妊娠期間女性因雌孕激素的影響,機體會處於高凝狀態,導致血栓風險顯著升高。那麼,孕期到底該如何用藥?國內權威專家制定的《女性抗栓治療的中國專家建議》給出了答案。
四類人群需要及時用藥。通常情況下妊娠期間無需進行常規抗凝治療,但對於部分血栓高危孕産婦,抗凝治療則是母嬰安全的保障,其中包括:1.既往或妊娠期間患下肢深靜脈血栓、肺栓塞的孕産婦;2.反覆自然流産、考慮抗磷脂抗體綜合徵的孕産婦;3.心臟瓣膜置換術後的孕産婦;4.具有靜脈血栓家族史或遺傳性易栓症的孕産婦等。以上孕婦自妊娠開始需嚴格遵從相關專科的指導,根據個人病情特點決定合理的抗凝起始時機、療程及藥物,以保證母親及胎兒的健康。
抗凝藥物首選低分子肝素。如今有越來越多的抗凝藥物應用於臨床,包括華法林、普通肝素、低分子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藥等。但部分藥物,如華法林可通過胎盤進入胎兒體內,在妊娠期尤其是孕早期影響胎兒的正常發育甚至造成先天畸形,因此選擇抗凝藥應十分謹慎。其中,低分子肝素是美國食品和藥品管理局(FDA)認證的妊娠期B類藥物,也是目前公認的妊娠期首選抗凝藥物,具有抗凝效力高、不良反應小、出血風險低的特點。低分子肝素不能通過胎盤,也不分泌於乳汁當中,既不會影響胎兒發育,也不增加胎兒出血風險,是妊娠期及哺乳期最為安全有效的抗凝藥。普通肝素使用方式複雜,新型口服抗凝又缺乏臨床證據,故目前均不常規推薦用於妊娠期抗凝治療。
最後需要提醒的是,抗凝過程中最需警惕出血事件的發生,並動態監測肝腎功能、凝血指標變化,如有陰道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表現,應儘早就醫。尤其對於體重過高或過低、腎功能不全、有出血傾向的孕産婦,需嚴密監測並及時調整抗凝藥物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