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我國“二孩政策”的廣泛實施,妊娠合併子宮肌瘤的孕婦越來越多。這些準媽媽們多數都會平穩、平安地度過孕期,當然也有一些孕婦會出現並發癥。在2021母親節即將到來之際,我們就跟孕媽媽們聊聊妊娠與子宮肌瘤。
病例分享:
張女士,29歲,早孕産檢時發現合併多發性子宮肌瘤,子宮右側壁肌瘤結節直徑4cm,宮底、子宮前壁肌瘤結節直徑2-3cm。此後規律産檢,子宮肌瘤逐漸增大。孕26周因腹痛、診斷子宮肌瘤變性收入院,保守治療症狀緩解出院。妊娠晚期子宮右側壁肌瘤結節直徑11cm,經過醫生與孕婦和家屬細緻的溝通,評估利弊,制定了陰道分娩預案。臨産後醫生和助産士仔細觀察産程,鼓勵、安慰和指導孕婦,最後張女士順利分娩,新生兒體重3500克,産時出血僅200ml,母兒平安。
妊娠對子宮肌瘤有哪些影響?
①懷孕後,由於體內雌、孕激素水準明顯增高,子宮平滑肌細胞就會肥大,血液迴圈會增多,表現為子宮肌瘤體積增大,尤其以早孕期和中孕期增大明顯。
②由於妊娠期間子宮肌瘤快速增大,肌瘤內血液供應不足,容易引發子宮肌瘤變性,表現為腹痛及發熱等症狀。
子宮肌瘤對妊娠有哪些影響?
子宮肌瘤確實增加了難産率、剖宮産率和早産率。尤其是大肌瘤和胎盤附着部位附近的肌瘤更容易出現並發癥。比如出現疼痛(肌瘤變性)、陰道出血、胎盤早剝、胎兒生長受限和早産、産後出血等。
當子宮肌瘤遇上了懷孕應該怎麼辦?
①子宮肌瘤合併妊娠應按高危孕婦進行管理。絕大多數孕媽媽無需特殊處理,但應定期監測肌瘤大小、與胎盤的關係及母兒狀況。
②當出現了子宮收縮、有早産傾向時,應臥床休息,並酌情應用宮縮抑製劑。
③懷孕期間肌瘤性疼痛綜合徵是妊娠合併子宮肌瘤最常見的並發癥,包括肌瘤紅色變性、無菌性壞死,甚至惡變等。當出現肌瘤紅色變性時,首選保守治療,包括臥床休息、補液及一般支援治療,應用抗生素預防感染,有宮縮的孕婦需要應用宮縮抑製劑,必要時給予鎮靜劑、止痛劑。
④有以下情況時就需要在懷孕期間對子宮肌瘤進行手術處理:①肌瘤紅色變性保守治療無效;②漿膜下子宮肌瘤發生蒂扭轉,繼發感染;③肌瘤壓迫鄰近器官出現嚴重症狀;④肌瘤短期增長迅速,高度懷疑惡變。術前醫生會與孕婦及家屬充分溝通,告知孕期手術的相關風險。手術宜在孕24周前進行,並根據孕婦及胎兒情況決定是否終止妊娠。術後給予宮縮抑製劑和抗生素,加強對胎兒的宮內監護。
合併子宮肌瘤必須剖宮産嗎?
合併子宮肌瘤的孕媽媽應該採取何種方式分娩,要根據肌瘤大小、部位及母兒情況而定。大多數合併子宮肌瘤的孕婦都可以自然分娩,只要不影響産程進展,沒有其他産科因素,都可選擇陰道分娩。當子宮肌瘤位於子宮下段、子宮頸等位置,會梗阻産道,阻礙胎兒入盆、下降及娩出時,應在妊娠足月後擇期行剖宮産術。
剖宮産術中是否可以同時剔除子宮肌瘤呢?
有關剖宮産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問題,目前尚存在爭議,需要根據肌瘤大小、部位、孕婦的情況、術者的技術熟練程度、醫院的輸血急救條件等而定。另外剖宮産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會增加子宮的創傷,再次妊娠及分娩時會增加風險。對於直徑>8cm、多發性肌瘤、不易暴露的肌瘤(如子宮下段、子宮頸肌瘤、黏膜下肌瘤)以及靠近子宮動靜脈、輸卵管間質部的大肌瘤應謹慎對待,充分評估。對危重孕婦,不主張在剖宮産術同時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婦産科醫生建議:
備孕女性應進行孕前檢查,當子宮肌瘤直徑大於5cm以上時,可考慮在孕前先行子宮肌瘤剔除術。
産後仍應定期進行婦科及B超檢查,對於較大的或伴有症狀的肌瘤結節可通過微創手術切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