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周

日期:2017-03-31 09:04    來源:北京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

分享:
字號:        

  32周胎兒的變化:

  生殖器發育成熟

  如果寶寶是男孩,他的睪丸可能已經從腹腔進入陰囊,但是有的寶寶可能會在出生後當天才進入陰囊;如果是女孩,她的大陰唇明顯的隆起,左右緊貼。這説明寶寶的生殖器發育接近成熟。除此之外,胎兒已經長出一頭的胎發,但頭髮稀少,不過寶寶出生後頭髮的濃密稀疏並不取決於這時候胎兒頭髮的密疏。另外寶寶的指甲已經長到了指尖。寶寶雖然仍繼續堅持練習睜眼、閉眼,但每天有90%~95%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寶寶繼續練習呼吸促進肺的進一步發育成熟。最近的研究表明,這一重要的練習還能促進肺産生更多的表面活性物質,這種蛋白對肺的健康發育是必不可少的。

  32周準媽媽的變化:

  子宮內被佔滿了

  本週準媽媽的子宮底可在肚臍上12釐米的地方觸及,宮高32釐米,羊水量600~800毫升,比上周又少了許多。準媽媽們會發現,現在胎兒動得次數比原來少了,動作也減弱了,再也不會像原來那樣在你的肚子裏翻筋斗了。別擔心,只要你還能感覺得到胎兒在蠕動,就説明他很好。這是因為胎兒身體長大了許多,媽媽子宮內的空間已經快被佔滿了,他的手腳動不開了。有時候,準媽媽會感到寶寶有規律的顫動,很有可能是喝羊水喝得太歡的寶寶打上嗝了。當然也有可能寶寶在例行他的每日舞蹈。準媽媽變換姿勢、漫步、喝一杯涼水或果汁都可能引起活躍的寶寶一陣活動。孕婦這時會經常感覺尿意頻繁,這是由於胎兒頭下降,壓迫膀胱的緣故。沉重的腹部會讓媽媽不願意走動,並且感到疲憊,這些都是正常的現象,但是您為了在生産時候更加輕鬆些,您還是要適當的活動。

  32周孕檢:

  本週孕檢的情況

  32周的胎兒身長大約45釐米多,從頭部到臀部長約29釐米,體重約2000克。雙頂徑的平均值為8.3±0.7cm,腹圍的平均值為28.0±3.1cm,股骨長為6.4±0.5cm。

  32周小貼士:

  本週溫馨護理小貼士

  午睡一小時 寶寶發育好

  懷孕7~8個月後,每天中午最好保證有1小時的午睡時間,但午睡要有個限度,最多不能超過2小時。有工作的孕婦睡不了午覺,在晚上就更需要多一些時間睡覺或在工作崗位上注意休息。千萬別為了工作就不顧睡眠,這樣會嚴重影響胎兒的生長髮育。

  注意護理 預防陰道炎造成胎膜早破

  到了懷孕後期,孕婦的白帶會越來越多,這是子宮頸、子宮內膜的腺體分泌所致。如果護理不當,可能引起陰道炎,導致胎兒在出生經過陰道時被感染。陰道的炎症是胎膜早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您要格外注意外陰衛生護理。每天用溫開水清洗外陰兩次,天天換內褲,洗凈後在日光下晾曬消毒。32周左右的産前檢查醫生也會安排一次陰道拭子的細菌培養,如果經檢查有黴菌、細菌或滴蟲的感染,就要及時地進行安全的用藥治療,以避免感染引起更嚴重的後果。

  胎膜早破的症狀

  懷孕的任何時期,準媽媽突然感到陰道流出一股液體、或者持續有液體流出、或者感覺陰部濕乎乎的、或者有不自主漏尿的感覺,可能還伴有少量陰道流血、小腹壓迫感,這時往往並沒有陣發性下腹痛。“是破水了嗎?”對,以上種種表現都提示可能發生了胎膜早破。

  什麼是胎膜早破(PROM)?

  胎膜是構成羊膜腔外壁的組織,除了保存羊水外,還具有阻止生殖道感染向羊膜腔內蔓延的重要作用。正常情況下,在正式臨産以後才發生胎膜破裂,所謂“早破”是指在臨産以前破膜,可以發生在妊娠的任何時期,如果發生在妊娠滿37周以後,稱為“足月胎膜早破”,佔分娩總數的8-10%;如果發生在37周足月以前就稱為“早産胎膜早破”,發生率不足3%。

  為什麼會發生胎膜早破?

  引起胎膜早破的確切原因目前並無定論,陰道、宮頸或宮腔內炎症或感染很可能是重要的“導火索”。可能與早産胎膜早破有關的危險因素包括:社會經濟地位低下、體重低、吸煙、早産史、多胎、泌尿道感染、陰道出血、環扎手術和羊膜腔穿刺等等。作為準媽媽,應該注意並盡可能避免這些不利因素。

  胎膜早破會有什麼影響?

  1.早産:30-40%的早産和胎膜早破有關。

  2.感染:胎膜早破往往與感染互為因果,陰道裏的各種病原體可能沿着胎膜破口進入羊膜腔,造成寶寶和母體的感染。

  3.臍帶脫垂或受壓:破膜以後,臍帶可能會被羊水衝出宮頸口,很容易受到宮頸口的擠壓;由於羊水減少,臍帶也容易受到擠壓,引起寶寶缺血、缺氧甚至窒息,特別嚴重的可以引起胎死宮內。

  準媽媽該怎麼辦?

  如果懷疑胎膜早破,準媽媽應該盡可能臥床;一旦確診破水,準媽媽需要嚴格臥床直到結束分娩。抬高臀部可以預防臍帶脫垂。為了仔細檢查是否有陰道流液,可以墊一個護墊方便觀察,同時,儘快到醫院急診檢查。這個過程中,應該始終關注胎動情況是否有異常。

  正確診斷胎膜早破對於治療處理至關重要:

  醫生通常都會首先用Ph試紙檢查陰道口液體。正常陰道分泌物是弱酸性,而羊水是鹼性的。所以如果破水,Ph試紙就會變成藍色(鹼性在Ph試紙上的代表色)。但是如果有血跡、尿液地污染,試紙也會變藍,結果並不十分可靠。

  如果陰道檢查發現羊水池,即在陰道內聚集的羊水,則是診斷胎膜早破十分有力的證據。

  進一步還可以做羊膜鏡檢查,如果看到胎膜破口,即可確診。

  B超提示羊水過少,也是支援破水的證據。另外B超還可以評估寶寶的發育情況、體重、胎位以及胎盤情況。

  陰拭子:對於懷疑或者確診胎膜早破的準媽媽,都要留取陰道分泌物進行細菌培養,明確有沒有生殖道感染。

  胎膜早破如何處理?

  足月和早産胎膜早破的處理原則不盡相同:

  足月胎膜早破後,大約70-90%的準媽媽會在24小時內自動發動分娩、臨産,95%會在72小時內臨産。隨着破水時間延長,尤其24小時後,宮腔感染的機會增加。所以,破水後24小時內,在確定寶寶狀況良好(胎動、胎心監護正常)並且沒有陰道分娩禁忌證(例如臀位、骨盆出口狹窄等)的前提下,可以等待自然臨産;否則,應該儘早行剖腹産。

  破水12小時後如果沒有生産,準媽媽們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以預防感染;如果24小時以後仍然沒有臨産的跡象,醫生就會做引産的準備。

  非足月胎膜早破的治療十分棘手。器官發育不成熟對於寶寶來説是最大的威脅,如果能夠延長孕周,就可以減少因早産而造成的新生兒疾病;但另一方面,隨着破水時間延長,感染難以避免甚至加重,對寶寶和媽媽來説同樣危險。

  如果距離足月還有很長時間,如果沒有明顯感染表現,需要盡可能延長孕周直到寶寶足夠成熟。在這期間,應該密切觀察準媽媽的體溫、血化驗(如白細胞和其他反映感染的指標),每天進行胎心監護;對於不足35周齡的寶寶,可以使用藥物(地塞米松)促進寶寶的肺成熟;抗生素預防感染也很重要;如果媽媽出現規律下腹痛(宮縮),可以適當使用抑制宮縮的藥物保胎。

  大部分準媽媽會在破水後1周內結束分娩,所以寶寶出生後很可能需要轉診到新生兒重症監護病房接受進一步治療,準媽媽和家屬要做好準備。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