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日期:2025-03-28 14:53    來源:京華衛生

分享:
字號:        

  “幫助患者回到有聲世界,讓他們聆聽世界的美好,這是我的工作,是特別有意義的事情。”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咽喉頭頸外科中心首席專家、主任醫師龔樹生在耳鼻喉頭頸外科深耕四十余載,擅長耳外科學,尤其在中耳疾病外科治療、人工耳蝸植入、振動聲橋及骨橋植入、側顱底外科、搏動性耳鳴、眩暈及面神經疾病等方面頗有建樹,用精湛醫術“叫醒”了無數位聽障患者的“耳朵”,讓他們重歸美妙的有聲世界。

  蛔蟲鑽膽之痛:

  從苦難中萌生從醫之志

  龔樹生成長於湖北農村,他的從醫之路,始於童年時期一場蛔蟲鑽膽的特殊經歷。那時候,農村醫療條件落後,蛔蟲病時有發生,龔樹生也未能倖免。“蛔蟲鑽入了我的膽道,把我痛得死去活來,小命兒差點兒丟掉”,父親用板車把他拉到了醫院。急診醫生的一劑“靈丹妙藥”瞬間緩解了疼痛,這一經歷在龔樹生心中埋下了學醫的種子。“那是我生平第一次到醫院去,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醫學的力量”,他回憶道。

  高考後,龔樹生踏入了醫學的殿堂。參加工作之後,跟隨耳鼻喉科知名教授李起甫,正式開始了在耳鼻喉領域的耕耘之路。在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他成為該校耳鼻喉科首位醫學博士,並憑藉紮實的專業基礎和勤奮努力,成為最年輕的博士生導師。“我的導師汪吉寶教授,從外國自費購置科研設備回國搞研究,他的家國情懷讓我明白,醫者不僅僅要精於技術,更需要心懷大愛。”

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循着導師們的足跡,龔樹生不僅學到了紮實的專業知識,更擁有了一顆赤誠之心,用實際行動詮釋醫者使命。他曾接診過一位被搏動性耳鳴折磨18年的鄉村教師,每晚睡覺時耳中如雷轟鳴,只能半臥勉強入眠。患者輾轉全國20余家醫院看了100多位醫生,做了各種各樣的檢查,卻始終病因不明。

  面對這一疑難病例,龔樹生和當時的影像科主任王振常反覆研究患者的系列血管相關檢查,最終鎖定病因——乙狀竇血管異常。當時國內尚無此類手術先例,國外報道也寥寥無幾,患者還患有糖尿病和高血壓。不忍看患者繼續遭受病痛折磨,龔樹生毅然決定“吃螃蟹”。在對各方面潛在風險進行充分評估和預案準備後,經過三個多小時的“精雕細琢”,手術順利完成,患者備受折磨的耳鳴消失了。

  此後,龔樹生團隊也由此開展了“搏動性耳鳴”相關的一系列臨床和基礎研究,在國際雜誌發表文章。如今,龔樹生團隊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搏動性耳鳴單中心診療基地,累計完成手術逾千例。“醫學的進步常始於‘冒險’,但冒險必須以科學研判為前提。”他説。

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致力學科建設:

  從百名開外到全國前十

  2007年,45歲的龔樹生放棄武漢穩定的工作,來到北京這個相對來説陌生的城市。他希望把自己對學科建設的一些思考運用到實踐中,在更大的平臺實現自己的價值,造福於更多的患者。

  龔樹生回憶,初到北京友誼醫院耳鼻喉科室時,只有30多張床位、18位醫生,年手術量不足千台,門診量7萬餘人。他決定從專業化、國際化、團隊化三方面優化。

  在專業化方面,將科室細分為耳科、鼻科、咽喉、頭頸四大亞專業,要求醫生“精耕細分領域”。以搏動性耳鳴這個小眾疾病為例,他與團隊從影像診斷到手術方案逐一突破,累計完成手術超千例,將科室打造成全球最大的單中心診療基地。“這類病雖小眾,但中國人口基數大,只要做到權威,患者自然會來。”

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國際化視野也是龔樹生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理念。他積極與國外知名醫療機構和院校建立聯繫,努力為年輕醫生創造出國學習進修的機會。“國外先進的醫療技術和治療理念,都值得我們不斷學習,以更好地解決我們患者的問題。”同時,還將國外先進經驗和研究“引進來”。龔樹生積極推動科室與歐洲大師班開展合作,邀請國際專家授課,培養住院醫生的臨床思維能力和診治能力。

  此外,他將團隊命名為“夢之隊”,鼓勵隊員懷揣夢想、不懈奮鬥,着力培養團結協作精神,鼓勵跨學科協作。在他的引領下,“夢之隊”的成員們緊緊凝聚在一起,憑藉着對醫學的熱愛和精湛的專業技能,不斷攀登醫學高峰。

北京友誼醫院龔樹生:“叫醒”聽障患者的耳朵

  經過十年的不懈耕耘,目前科室床位增至130余張、醫生團隊擴充至60余位、年手術量突破6000台、門診量超過21萬人,學科STEM排名從百名開外位列全國前十。

  “學科發展壯大不易,攻克疑難雜症也辛苦,但看到患者康復出院、收到患者感謝信時,當醫生的最大快樂不過如此。”龔樹生説道。

  如今,63歲的龔樹生仍堅守一線,即便是休息時間也時刻關注病房情況。談及未來,他目光灼灼:“人工聽覺植入、基因治療、幹細胞技術將顛覆傳統耳科!”龔樹生認為,耳鼻喉頭頸外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新技術的應用會使路越走越寬,會將更多聽障患者“召回”有聲的世界!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