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日期:2024-08-02 15:34    來源:京華衛生

分享:
字號:        

  “學醫的初心就是為患者解決問題。如何更加安全、有效、簡捷、經濟地解決問題,如何造福更多患者,是我不懈努力與奮鬥的目標。”從醫伊始,航空總醫院消化病中心主任、主任醫師張建國就秉持着這樣的初心和目標,在醫學道路上不斷鑽研求索、發明創新。

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他發明瞭消化內鏡界的“明星産品”——張氏剪刀,創建了經自然通道手術(NOEES)、膽囊超級微創手術、消化道腫瘤內鏡遠視距切除術(FV-ESD)、消化道內外引流轉換術(ETID)、消化道病變Z-DENF診療模式等多項術式與方法,被譽為“醫生發明家”。

  探索:從0到1的跨越

  作為消化病學領域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張建國在臨床實踐中經歷了多次“從0到1”的創新。

  他回憶起一次極具挑戰性的手術經歷,至今仍歷歷在目:“那位患者是從黑龍江遠道而來,他的診斷結果顯示同時患有膽囊結石、膽囊息肉和膽總管結石多種疾病,但目前消化內鏡技術還沒有一種方案可以同時解決這三個問題。”

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由於患者比較年輕,希望保留自己的器官和膽囊的正常功能,拒絕做傳統的切除手術,可此前國內並沒有通過消化內鏡同時解決三個問題的經驗參考,這讓張建國也犯了難,內鏡能否順利進入膽囊、是否會出現嚴重的事故風險或者是並發癥,這些都是未知的。

  “這是一個刀尖上的技術,做這項手術之前,沒有可借鑒的案例,我們也不知道會面臨什麼樣的風險”。但張建國並沒有退縮,帶領團隊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實驗,進行了無數次的模擬,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為患者尋找最優的治療方案。

  他選擇通過經自然通道手術的方法,從患者口腔下鏡子,經過食管、胃腸道、膽管到膽囊,先取膽總管結石、再取膽囊結石,最後切除膽囊息肉,既保留了患者的器官,又避免了開刀帶來風險。患者術後恢復效果非常好,不僅治愈了患者的病痛,更在國際消化病領域上取得了突破。

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醫療的探索和創新的難度和風險遠遠高於其他任何行業,因為我們所面對的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每個難題解決的背後其實都是我們長年累月超常付出的結果,都是一身汗一身汗腳踏實地打拼出來的,拼盡全身力氣為的是能給患者一個滿意的結果。”張建國深知每一次創新嘗試都承載着生命的重量,因此他始終保持着對醫學和生命的敬畏之心,不斷追求醫療技術的精進與突破,以更好地服務患者。

  創新:突破禁區的“醫生發明家”

  張建國將醫生比喻為身處一線的戰士,在臨床中,要時刻與疾病作鬥爭。因此,能夠敏銳地發現患者問題、解決患者病痛至關重要,這也意味着更要勇於突破醫學的盲區和禁區,探索未知。

  在經內鏡逆行胰膽管造影(ERCP)技術領域,膽囊一直被視為難以觸及的盲區。由於膽囊管狹窄迂迴,傳統技術難以到達,給臨床實踐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國內外很多醫生做過努力和嘗試,但結果並不理想。

  張建國並沒有氣餒,從2018年開始,和他的團隊開始了對這一領域的深入研究和探索,在臨床實踐中多次嘗試,經歷了實驗-失敗-改進的多次迴圈,終於在2021年實現了重大突破。成功通過人體自然通道將帶有攝像頭的內鏡送入膽囊,為膽結石、膽囊癌、膽道病變等診斷帶來了新變化,實現了對膽囊的明確診斷和精準治療。這一成果不僅突破了技術瓶頸,更為無數患者帶來了福音。

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醫學沒有100%成功,但我們要做的是盡最大的努力去做好每一台手術、幫助每一個病人。”張建國認為醫生所作的一切努力都是為了救治病人,要為患者制定最安全、最合理、最有效的方案。如果現有診斷和治療方案解決不了問題,那就要打破常規思路,另辟蹊徑,消化內鏡界的明星産品“張氏剪刀”,就是這樣誕生的。

  最初,肝門部膽管癌的內鏡引流治療時需要兩次手術才能解決。在這兩次手術的過程中,存在手術過程繁瑣複雜,可能出現並發癥以及複雜感染等情況。面對這些現實的問題,張建國開始思考能否把兩次手術合為一次,把複雜手術過程簡單化、把並發癥的發生率降到最低,且病人遭受的痛苦最少、手術費用也最少。

航空總醫院張建國:醫生的價值就是為病人解決問題!

  循着這樣的想法,張建國和團隊不斷改進手術方案,終於消化道內外引流轉換的新術式誕生了,與之相配合的手術器械——“張氏剪刀”也被設計出來。新手術方法和工具的誕生,避免了為放置支架而行再次的ERCP,從而避免了因再次ERCP所帶來的手術風險、效果變遷、成本增加等問題,最大限度地保證了手術的有效性、安全性,簡化了手術過程,節約了患者手術花費。至今,“張氏剪刀”上市10餘年被國內外眾多醫院廣泛使用,治愈了無數的患者。

  每一項創新術式或方法在患者診療過程中使用時,張建國都會跟患者及家屬充分溝通,從而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首先是要真誠,要發自內心地幫助他人。”張建國強調説,其次是要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充分告知患者各種療法的優缺點,讓患者根據自身情況權衡利弊做出決定。此外,還要搞清楚患者的訴求和期望,避免先入為主和不切實際,用整體性、全局性思維制定基於每個患者不同情況的個體化診療策略。

  “醫生是一個長年累月、辛苦而光榮的職業。要熱愛這個職業,就要有足夠的責任心、付出艱苦的努力,並且要足夠專注和專業。”張建國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告訴年輕人們,醫學之路雖然漫長且充滿挑戰,但只要心懷夢想、勇於探索、堅持不懈,就一定能夠在這條道路上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