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位孕婦在孕期都經歷着身心變化的多重挑戰,身體、精神和心理都比較脆弱,通過專業的技術和細緻的服務幫她們度過特殊時期非常重要。”一個新生命從孕育到出生,既承載了希望又充滿了挑戰,幫助孕産婦解決問題,聆聽新生兒“哇哇”的嘹亮啼哭聲,是他倍感驕傲和自豪的事情。
本期《醫路人生》我們走進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婦産醫院,了解圍産醫學部副主任、主任醫師姜海利守護母嬰健康的故事。
專業和技能是服務患者堅實的底氣
最初踏入醫學領域時,姜海利作為一名外科大夫,在北京急救中心從事創傷急救工作,處於輪轉學習的狀態。後來隨着醫院機構改革,機緣巧合下來到北京婦産醫院圍産醫學部,主攻圍産醫學和胎兒醫學方向,包括産前診斷、高危妊娠管理、出生缺陷預防、宮內治療等。其中的高危妊娠管理,是一個時刻充滿未知情況和挑戰的工作。
有別於普通孕産婦的管理,高危妊娠管理面對的是高齡産婦,或患有妊娠期合併症的産婦,比如妊娠期糖尿病、妊娠期高血壓等複雜情況,這些産婦在分娩時身體機能變化大,生産風險也更高,需要醫生具備豐富的臨床經驗和準確判斷力幫助其順利生産。
一次,一位單卵雙胎的孕婦在懷孕12周時找到了姜海利就診。經過診斷,他認為患者大約有30%的可能會出現並發癥,需要嚴密監測,他給患者做了很詳細的解釋,囑咐孕婦要做好心理準備。在胎兒18周的時候,這名孕婦出現了雙胎輸血綜合徵(TTTs),這是一種圍産兒死亡率極高的並發癥,未經治療的死亡率可達70%~100%。但由於提前告知了孕婦可能出現的各種情況,患者情緒僅略微受到影響,便立刻配合醫生進行手術治療。最終,兩個寶寶在孕期33周時順利出生。姜海利告訴記者,經過幾年隨訪,孩子已經健康長大,是兩個很漂亮開朗的小姑娘。
面對有各種潛在問題的高危孕産婦,姜海利坦言有時也會壓力很大。“目前醫學上所能認知到的疾病,我們都會積極與孕産婦和她的家人溝通,第一時間治療。面對一些未知的疾病,會請專科醫生介入,進行多學科會診,查數據庫等,爭取在最短時間內解決問題,打消孕産婦的疑慮,減少對患者身體上的損害。”姜海利説道。
在圍産醫學部工作近19年,姜海利幾乎每天都要為高危孕産婦看診,時間安排得滿滿當當。記者採訪當天,姜海利上午還在坐診看病,中午又為從外地趕來的孕婦做羊水穿刺,直至下午三點才有短暫的空閒。儘管繁忙,但他依然精神抖擻,沒有絲毫疲倦的跡象。在他看來,醫生就是要以最專業、最認真的態度去服務患者,讓患者更放心地就醫。“當醫生最好的武器不是手術刀,而是知識,有了專業的知識和技能才能更自信,為患者提供更專業的服務。”
真誠和信任是最純潔的醫患關係
作為一名婦産醫院的男大夫,就像是萬花叢中的那一抹綠,亮眼的同時也有不少人會質疑,男大夫沒有真切體會過生産過程,會不會難以站在孕産婦的角度想問題?姜海利給記者舉了個例子。
北京婦産醫院是産前診斷的其中一個轉診中心,一些高危孕婦雖然在其他醫院建檔,但會來這裡做産前診斷,對於這些孕婦,他同樣會耐心幫助。“患者找到我們時往往帶着困惑和不安,因此不管是不是在北京婦産醫院建檔,我們的診療過程都是重在於精,而不在於數量。我會儘量為孕産婦提供一個完整的醫療服務,如果有些問題是回到當地醫院不能解決的,也會跟她説可以再回來,這不僅是運用專業知識進行診療,更是給予她們心靈上的慰藉。”
“有時去治愈,常常去幫助,總是去安慰。”姜海利一直恪守着這句醫學名言,急孕婦之所急,解孕婦之所惑。很多孕婦在間隔幾年後準備生二胎時,依然會選擇找他建檔。
談起和患者的關係,姜海利也分享了一個關於信任的故事。一位産婦在檢查時發現有胎兒胸腔積液症狀,這種症狀不僅影響到胎兒的肺發育,還會導致心臟等器官被壓迫,影響心臟功能、吞咽功能,嚴重時可能出現發育異常,危及生命。儘管手術很成功全程也符合醫療常規,但在剖宮産後卻發現寶寶存在一些其他問題,最後産婦和家屬不得不選擇放棄。雖然沒有保住孩子,但他們沒有絲毫責怪,反而安慰姜海利不要緊張,並詢問下次懷孕有什麼注意事項。
“這充分説明瞭患者對醫生的信任,相信醫生的專業技術,理解醫生已經全身心為她服務、為她治療。”姜海利表示,這個案例讓他更加堅定在以後的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提升專業技能,同時更要真誠地面對患者。“醫生看病就是為患者解決問題的,當遇到所有醫生都無能為力的問題,也要如實與患者溝通,既不放大也不縮小,把最真實的情況告訴她們,給一些建議。”
除了設身處地站在患者角度着想,姜海利對待患者也非常認真負責。查房時會細心詢問患者病情和感受;值班時,擔心産婦和胎兒出現危險情況,選擇住在産房,一有問題馬上解決,第一時間保證患者安全。“産科是風險最高的科室,産房又是産科中最多變的,可能上一秒鐘還能生産,下一秒就要去做剖宮産了,所以要及時關注。”
採訪結束時,姜海利匆匆起身説道“我得趕緊去看看孕産婦的情況。”繼而留下一個背影,向産房走去。(劉雪潔 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