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可以 請先做“自私”的媽媽

日期:2022-06-01 16:16    來源: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

分享:
字號:        

  小調查——你想做個什麼樣的媽媽?慈祥的,智慧的,耐心的,孩子的朋友,女超人……感覺好像哪不對勁?對,你想做什麼樣的自己呢?

  一位職場媽媽曾經苦惱地説:“我的孩子好像越來越聰明,可我覺得自己越來越笨。只知道和孩子有關的事,我無法和身邊沒有孩子的人溝通,我無法加入她們談論的某些時尚話題。我好像對別的事也沒有興趣,即使有興趣也沒有時間去做。我的生活變得索然無味。原來那個熱愛生活、充滿激情的我跑到哪去了?!”

  很多媽媽在孩子出生後,世界就縮小到只有孩子那麼丁點兒大——對於一個過去衣着時尚,喜歡看每一部上新電影,喜歡與人交流的女人來説,這代表着一個非常突然的心理轉變:我是自願當的媽媽,但我不知道有了孩子之後的生活會是這樣!

  這時候,“自私”是必要的,我們是媽媽,但這並不意味着我們就沒有其他身份了。找回自我可以給人一種成就感,也會增加幸福感,而且這有助於自己成為更耐心、更好的媽媽。那麼,找回自己的辦法是什麼呢?

  照顧好自己的身體

  良好的睡眠和營養對於一個人恢復良好的精神狀態有許多幫助。尤其是新手媽媽,不要低估産後最初幾週的時間,這是很重要的養精蓄銳的時機。這個階段,照顧新生兒確實是件棘手的事,他會不停地吃奶和製造各種意想不到的情況,但我們要想辦法借助一切外界可以借助的力量,幫助自己休息好、吃好。這時候“不累”的感覺往往是過度緊張的假像,等真正感覺到累,可能就怎麼休息都覺得不夠了。

  記住,只有當生理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才能更多地照顧到自己心理層次的需求。想要儘快找回自己,先要滿足自己生理的基本需求,多給自己一些關愛,學會照顧自己。

  挖掘興趣,並從小處開始

  不必強求自己嘗試以往的愛好,比如看電影、逛街,那可能會讓你更焦慮,畢竟有了孩子的生活還是和以前不一樣了。重新拾起一些你真正想做的事情,比如烤蛋糕、編織、畫畫、攝影……或者哪怕只是每週一次晚上和朋友們一起喝茶聊天。

  去掉生活中的“脂肪”

  媽媽們應該有些“自私時間”,這是生活中的“果蔬”,可以幫助我們提高生活品質,是有利於健康的。可以請老人、保姆、小時工、自己的丈夫,甚至是朋友幫忙照顧幾個小時的孩子,自己利用這個時間去鍛煉、和朋友聚聚,或者用其他的方式減壓。只要你直説,其實大多數人都是願意幫忙的。研究表明,當育兒壓力過大和有與社會脫離的感覺時,媽媽們患抑鬱症的可能性更大。由此可見,這樣的“自私時間”是必要的,不必感到內疚。

  談一些和孩子無關的事情

  可以試試參加一些成人讀書俱樂部、科學普及俱樂部等,他們每次的話題,不管是推薦書,還是探討有趣的科普話題,都會緊貼社會、文化焦點,讓我們感覺仍能把握時尚潮流、不至於太落伍。這也可以給我們重新開始閱讀的機會,閱讀是讓一個人增進智慧的最好方式。

  帶着寶寶一起行動

  環境的改變會給人以新鮮的刺激,可是怎麼才能不斷地改變自己的環境呢?沒關係呀,帶孩子一起去吧!即使是小嬰兒,你們也有可能一起出入下面這些場所:博物館、書店、動物園、公園……

  還有,那些社區或商家組織的興趣班,也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陶藝館、語言學校、十字繡班、絹花班……都很好。

  許多女性,其實都是在做了媽媽之後才迸發出了新的靈感,有了更大的成就。努力找回自己,相信我們的生活不會只被孩子纏繞,我們依然還有很多機會能讓人生豐富多彩,充滿情趣。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