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愛寶寶的媽媽要有多愧疚?

日期:2022-05-18 16:11    來源:北京市計劃生育協會

分享:
字號:        

  艱難又委屈的生産之後,你會第一眼就愛上自己的寶寶嗎?

  如果“一見鍾情”沒有發生,你會不會覺得愧疚和失望?

  1

  小寧比預産期提前了1個半月分娩。當護士把剛剛出生的女兒拿給她看的時候,她簡直深受打擊:她那麼小、渾身皺皺的,一隻眼睜着一隻眼閉着,小寧覺得她好難看。因為是早産,寶寶在暖箱裏待了大半個月才出院。小寧每天隔着玻璃窗看寶寶時,並沒有特別高興的感覺,同時也很內疚:要是小心點兒就不會早産了……直到寶寶半歲,小寧才感覺到有當媽媽的感受,是愛着女兒的。

  新媽媽第一次見到自己的小嬰兒,通常都會覺得有點兒失望。在孕期,媽媽們都幻想著將來生下的小傢夥多麼漂亮、多麼完美,但是現實往往並不會“好夢成真”。大部分媽媽很快就能接受想像和現實的落差,但也有一些媽媽的失望情緒很強烈,她們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會沉浸在幻想之中。

  也許,這些媽媽自己小的時候就不是她們父母心目中理想的樣子,她們把自己的補償心理,“投射”到了孩子身上。

  分娩時的狀況有時會加重這種心理。想想看,孩子瘦瘦弱弱地待在遙遠的暖箱裏,內疚感和距離感都會阻止媽媽對新生寶寶産生母愛。

  誰能幫助你?

  一般來説,寶寶的父親和專業的育兒工作者在此能起到非常好的支援作用。他們能夠幫助新媽媽學會照料嬰兒的正確方法。小嬰兒一天天地長大,越來越可愛,對媽媽發出心滿意足的“信號”……這些反應吸引着媽媽,也會安慰媽媽,讓她慢慢發現寶寶的優點,丟掉不切實際的幻想。

  2

  芬芬和兒子相處的最初幾個月感覺非常不好!孩子的哭鬧讓她煩躁,每天喂奶N次對她來説絕對不是享受,而是沉重的負擔。她覺得自己更像是看孩子的保姆,而不是在用全身心愛着孩子的媽媽。這讓她非常內疚,但又克服不了。後來芬芬求助了心理醫生,走出了被媽媽嫌棄和被嚴苛對待的童年回憶。孩子3歲時,芬芬那顆“媽媽心”終於被找到了。

  不僅嬰兒會早産,“媽媽”這個角色也會“早産”。懷孕會喚醒媽媽遙遠的兒時記憶,讓媽媽再次感受到那些童年時的願望、任性和脆弱等等。這段重回童年的心路歷程是不可缺少的,可以幫助準媽媽們準備好來迎接自己的孩子。

  但是,有的人不能完成這次心理旅程,等孩子出生時,她們沒有完全準備好。這樣的媽媽通常自己的童年過得很痛苦,會“抵抗”再次經歷這種痛苦。

  因此,當孩子出生時,她的感情很複雜。她把孩子看成是自己的負擔,其實是她自己的童年在壓着她。

  誰能幫助你?

  應該解開這個心結,同你的母親、丈夫或者心理醫生坦誠地交談可能會對你有幫助。只有真正放下過去,才能減輕焦慮,從容地迎接自己的孩子。

  3

  小敏沒能親自喂孩子一天!寶寶剛出生因為各種原因不吃她的奶,她沒能護理好乳房,得了急性的乳腺炎,之後又因為着急乾脆斷了奶……這讓她無法原諒自己,也非常生寶寶的氣:為什麼自己的孩子卻不肯吃媽媽的奶!她認為這是寶寶先不接受她,不把她當媽媽的。直到寶寶開始依戀她、看到她就笑、她一抱就“止哭”之後,她才找到做媽媽的感覺。

  嬰兒一齣生,你馬上就會意識到自己不是天生完美的母親,滿足寶寶的需要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但是有的媽媽會看不起自己,她們總拿別人的標準或完美的標準來要求自己。如果有的事情別人能做到,或書上説“應該這樣做”而她做不到,就會自責,覺得自己沒用。

  一切都要學習,在很多方面你還會顯得非常笨拙。挫折、失敗、迷惑,這都太正常不過了。

  誰能幫助你?

  這樣的情況通常幾週內就會好轉。看著小寶寶的反應,媽媽們很快就能找回“自信”。但是如果這種負面情緒延續的時間過長,就會給寶寶帶來痛苦。在這種情況下,周圍人的幫助會讓媽媽對自己的能力建立信心。

  需要提醒的是,在寶寶學習大小便、走路或者在他發展的其他重要階段,媽媽的這種比較心理很可能還會出現。隨時告訴你自己,養育並不是比賽,也要允許自己犯錯,而且你要相信“犯錯誤只是給了我不斷學習的機會,這會幫助我把養育這份工作做得越來越好”。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