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完胃鏡檢查,通常會拿到一份內鏡報告,內鏡下診斷常常提示慢性淺表性胃炎或者慢性萎縮性胃炎,許多患者會産生疑問:“慢性淺表性胃炎是正常胃嗎?慢性萎縮性胃炎嚴重嗎?病理報告提示腸化是癌前病變嗎?”
胃壁覆蓋着一層厚厚的胃黏膜,表面上有多種腺體細胞,用來分泌消化液:胃酸、胃蛋白酶等。胃黏膜大致可分為四層,黏膜層、黏膜下層、肌層、漿膜層。
慢性淺表性胃炎一般病損黏膜比較表淺,多數發生在黏膜層,也就是胃內最表淺的一層,因分泌消化液、胃酸的腺體正常,沒有萎縮,所以相對於萎縮性胃炎,近年淺表性胃炎多數又診斷為非萎縮性胃炎。有症狀只需對症治療即可,沒有症狀則不用治療。
慢性萎縮性胃炎就是胃黏膜腺體萎縮、減少、或消失、胃黏膜變薄的一種病,佔慢性胃炎的10%~20%,內鏡下常常表現為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因黏膜變薄,可出現黏膜下血管透見,皺襞變平或消失。臨床表現有個體差異,常常表現為上腹部飽脹或鈍痛、噁心、噯氣、食欲減退等。結合症狀及內鏡下表現,就能診斷萎縮性胃炎了嗎?不是的,慢性萎縮性胃炎診斷常常需要內鏡下活檢黏膜病理的支援。
那麼萎縮性胃炎嚴重嗎?對於大多數中老年人來説,這是個很常見的疾病,根據內鏡下表現,可以有輕中重度之分,絕大多數輕度萎縮的病人經過治療是可以痊癒的,重度萎縮性胃炎常常病理報告提示伴有腸上皮化生,雖然大多數病理學家定義為癌前病變,但其癌變的路還很長;如不伴有異型增生,只需要定期復查即可。
慢性萎縮性胃炎如何治療呢?
1.改變生活飲食習慣,調節情緒、規律飲食生活;
2.完善HP檢測,如有HP感染,及時根除幽門螺旋桿菌;
3.有症狀要對症治療;
4.定期復查。輕度萎縮的建議2-3年復查一次,重度萎縮伴有腸化者每年復查1次;如伴有異型增生,需半年復查1次,如為重度異型增生,建議內鏡下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