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鐵性貧血是營養性疾病的一種,是由於鐵缺乏時身體不能合成足夠的血紅蛋白而導致。血紅蛋白(Hgb)6個月~6歲<110g/L;6歲以上<120g/L診斷為貧血。
常見導致兒童發生缺鐵性貧血的原因
出生時鐵儲備不足,如早産兒、雙或多胎兒、低出生體重兒;
鐵元素攝入不足:不合理的飲食搭配或者偏食、挑食等不當的飲食行為;
腸道鐵吸收障礙:不合理的飲食搭配和胃腸疾病可能影響鐵的吸收;
生長髮育過快,鐵的需求量增加:兒童生長髮育快,如未及時添加富鐵食物,易於發生貧血;
鐵丟失增多:如長期少量失血,如鼻出血、胃腸道畸形、息肉、寄生蟲病等。
預防缺鐵性貧血,應注意
1、均衡飲食
日常飲食中適量攝入富含鐵的食物,應保持動物性食物如瘦肉、動物肝臟等的攝入,同時鼓勵孩子進食蔬菜和水果富含維生素C食物,以促進腸道鐵吸收。
2、培育良好的飲食行為
糾正挑食和偏食的不良習慣保證營養的均衡攝取。
3、定期體檢、及早發現
缺鐵性貧血引發的症狀是比較隱匿的,外觀不易被發現。所以我們要重視定期體檢,查血常規是最及時有效的發現途徑。日常生活中如果兒童有以下表現也應注意是否存在貧血:食欲不振,生長髮育遲緩;疲倦乏力、毛髮乾燥;精神狀態不佳,脾氣暴躁、煩躁易怒,或性格孤僻、對周圍不感興趣;注意力不集中,反應慢,理解力下降;多病,反覆感染;皮膚蒼白,尤其是在皮膚、瞼結膜、甲床處比較明顯。
積極治療可能引起貧血的疾病
一旦發生缺鐵性貧血,應增加富含鐵質食物的攝入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新鮮果蔬,同時預防感染。亦應合理用藥,定期復查。缺鐵性貧血無論輕重都需要服用鐵劑治療。鐵缺乏是指體內總鐵含量降低的狀態,包括鐵減少期、紅細胞生成缺鐵期、缺鐵性貧血3個發展階段。所以一旦出現貧血説明儲存鐵已經全部耗盡,必須服鐵劑。治療目的不僅僅糾正缺鐵性貧血,還要儲存足夠的備用鐵。通常以元素鐵含量計算,3-6mg/(kg·d),分3次服用,餐後服用,以避免胃腸道反應出現。建議鐵劑治療至少用到紅細胞和血紅蛋白達到正常水準後至少6~8周。在治療期間,定期復查血常規,了解貧血情況有無改善。輕度貧血可一個月復查血紅蛋白、中或重度貧血應7~14天復查血紅蛋白及網織紅細胞。同時結合飲食注意其他維生素補充,如維生素C、維生素B2、維生素B12、葉酸的補充。對於可能導致缺鐵性貧血的疾病,如寄生蟲病、食物過敏、隱形失血、消化道疾病等也要糾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