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兒童專注力培訓有必要嗎? 專家提醒:孩子“三分鐘熱度”是常態
玩具剛玩兒了一會兒就膩了、寫作業時坐不住、上課時走神兒……幾乎每位家長在育兒過程中都遇到過類似困擾。有機構適時推出專注力提升培訓班。心理專家表示,專注力的水準與大腦的發育程度密切相關,簡單地把所有問題推給“專注力不足”,很有可能忽視了孩子成長需要的真正幫助。
日前諮詢了多家機構,得到的答復均是,可以為孩子安排免費的專注力測試。在測試前的談話中,工作人員多會進行一些有傾向性地引導,“孩子是不是做事情沒有長性”“平時是不是有一些走神兒的表現”“做作業的時候有時會坐不住”……得到肯定答復後,工作人員便得出篤定結論:“這是典型的注意力持續時間短的表現”。
朝陽區一年級家長劉女士是在商場逛街時被機構工作人員拉去做的測評,她説:“我當時一聽是免費的,就想著看看自己孩子是什麼水準。結果聽完了介紹,覺得孩子條條中招。於是一衝動,直接花了兩萬多元購買了120個課時的課程包。”
朝陽區一家培訓機構的墻上展示着訓練項目及孩子們的訓練成果。“你看這是在圓圈中間劃一道橫線的練習,孩子最初來的時候,要麼線畫不直,要麼沒法把線畫在圓圈的正中間。幾節課後,孩子的進步是非常明顯的。”工作人員比較着兩張畫滿圓圈的紙,展示訓練效果。除了劃線練習外,墻上還貼着穿線項目、找影子、舒爾特方格、找數字、快抄等練習內容。專家表示,這種練習方式較為枯燥,且機械重復,對孩子的發展不一定有好處。
各機構的師資情況也不透明。很多機構聲稱老師具有教育學、心理學背景,而當要求查看相關證明時,對方則稱不方便提供。還有機構聲稱老師均為“注意力訓練師”,而在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頒佈的《國家職業資格目錄(2021年版)》中,該職業資格並未被收錄其中。
資深心理諮詢師許玉玲認為,對於孩子“坐不住”的表像不能“一刀切”,要小心辨別。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員張興利表示,對於低齡段的孩子來説,“三分鐘熱度”或許才是常態,這是由大腦本身的發育特點決定的。兩位專家均表示,對孩子專注力進行“訓練”是有必要的,但是並不一定要把孩子送到培訓機構,可以通過日常生活的科學養育來實現。如果懷疑孩子是出於病理性的原因導致專注力低下,家長要通過專業規範的醫療機構尋求幫助。(牛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