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合理用藥

日期:2022-09-07 11:10    來源: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

分享:
字號:        

  合理用藥是指安全、有效、經濟地使用藥物。優先使用基本藥物是合理用藥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藥會影響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藥品是能用來預防、治療、診斷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調節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質。

  合理用藥包括安全、有效、經濟三個方面。用藥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義在於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療風險,獲得最大的治療效果。其次是有效,這是合理用藥的關鍵。藥物的有效性表現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緩疾病進程、緩解臨床症狀、預防疾病發生、調節人體生理機能等。第三是經濟,經濟是指以盡可能低的醫療費用達到盡可能大的治療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經濟支出,但不能簡單地理解為價格越低的藥品越經濟。

  藥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還會影響身體健康。輕則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醫療費用,重則可能使病人致殘甚至死亡。只有正確合理地使用藥物,才能避免和減少這些情況的發生。

  人們的健康意識逐步提高,跟着專業人士防病,治病,但是在用藥上還存在着不少誤區。需要矯正:

  一、把保健品當成藥品使用

  一些老年人依賴保健品,不良事件經常發生,有的老人服用保健品,引起黃疸、肝損害,不得不住院治療;有的老人幾萬塊錢,買回一批保健品,沒有名稱、廠家、生産批號,説明書。不聽兒女勸説,私自服用。一些心腦血管、糖尿病、腫瘤病患者到處尋找具有“保健的靈丹妙藥”。

  有慢性病的或者腫瘤晚期的朋友們,一定到正規的專科醫院就醫,遵醫囑服用藥物,不要有病亂投醫,沒有治百病的靈藥,對症治療、飲食調理、自我調整好情緒,不要對保健品抱着不合實際的幻想。以免加重病情。

  二、自己調換藥物劑量

  高血壓、糖尿病、胃病等慢性病患者不按醫生處方規律用藥。多服、少服、漏服。

  有些人憑感覺自己決定吃藥、不吃藥、甚至多吃、少吃,有時候一忙更是忘記吃藥

  特別是有些高血壓患者從醫院取回藥,覺得自己沒事,懷疑醫生言過其實,平時不用吃藥。心裏沒底,覺得家裏有點藥踏實。出現頭暈、頭痛等症狀後趕緊服藥,症狀一消失又馬上停藥。這樣做很危險,突然加量,減量,容易導致血壓波動變大,忽高忽低的血壓,反而會增加中風、心肌梗塞、腎損害等風險,使病情加重。

  三、片面認為中藥有病治病、沒病調理,對身體無害

  很多人認為中藥安全、沒有副作用,甚至能“有病治病,無病健身”。專家指出,日常生活中,不少擅購中藥治病、保健的人本身多缺乏足夠的醫學常識,易因辨證不準、重復用藥、超量濫用引起不良反應,甚至導致病症加重,特別是有基礎病的患者以及老人、小孩和孕婦,服用不慎更容易傷身。

  即使是醫生開了中成藥丸、散、膏、丹、湯,也要定期就醫,醫生會根據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藥物種類、劑量、並且定期化驗、了解肝腎功能,防止中成藥品對肝腎造成損傷。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