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疾病,人們往往立刻想到預防感染性疾病的三個環節: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保護易感人群。慢性病、腫瘤等許多疾病也是可以預防,其中從日常生活中着手,即可很好地防範一些腫瘤的生長。
在腫瘤的發病因素中是黃麴霉菌是最典型的禍首,霉變的食物不僅引起食物中毒,經常食用,日積月累,就成為腫瘤的溫床。
廚房的主人們一定要為家人把好健康關。首先購物時要保證果蔬、肉蛋奶的新鮮、不被污染,第二是根據人數、天數、品種定量購買,一次不要買太多。第三食用烹調前檢查如有霉變、腐爛立即扔掉(千萬做到,不要心疼,健康是最重要的)第四控制每餐烹飪的數量、菜量,儘量不吃隔夜菜。
尤其注意下列幾種食物。
1.魚膽
生吞、煮熟、泡酒喝都含毒。
魚膽的膽汁中含有膽酸、牛黃膽酸、牛黃去氧膽酸、氫氰酸等不同的毒素,其中氫氰酸毒性最強,比同劑量的砒霜毒性還大。中毒後,一般最早都出現胃腸道症狀,經過消化道吸收後,能損害人體肝、腎,使組織變性壞死。毒素也可損傷腦細胞和心肌,造成神經系統和心血管系統的病變。
不要貪圖腹欲,為身體埋雷。
2.織紋螺
有毒、無解藥。
國家食藥監總局曾發佈風險警示:織紋螺含有河鲀毒素,熱穩定,煮沸、鹽腌、日曬等均不能破壞該毒素,目前尚無特效治療解毒藥物。誤食織紋螺後,如發生中毒症狀,應立即自行催吐,到醫院就診。
3.雞脖鴨脖
最好別咬碎吃。
雞脖、鴨脖含有胸腺,屬於免疫器官,雞鴨脖上乾淨的肉可以吃,但最好不要咬碎吃,以免吃到腺體和氣管中的細菌;豬脖有灰色、黃色或暗紅色的肉疙瘩,也被稱為“肉棗”,這些是用來過濾病原微生物的淋巴結,含有較多病菌病毒,不要吃。
4.黑斑的紅薯
受病菌污染,易中毒。
如果紅薯表皮上出現黑色或褐色斑點,千萬別再食用。這可能是受到黑斑病菌污染,其毒性可使紅薯變硬、發苦,無論水煮還是火烤,其毒性都不容易被破壞。食用後很容易中毒。
5.未成熟的番茄
生吃危險性更大。
未成熟的番茄中含有毒性物質叫龍葵素,食用這種未成熟的青色番茄,口腔有苦澀感,吃後可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生吃危險性更大。不過,也有成熟之後也是青色的番茄品種。
6.發紅的甘蔗
霉變含毒。
如果看到甘蔗裏有紅色絲狀物,證明已經霉變。霉變甘蔗會産生強烈的嗜神經毒素3-硝基丙酸,嚴重可致呼吸衰竭而死亡,倖存者可能也喪失生活能力。
7.發芽馬鈴薯
極易中毒。
儲存時間稍長,馬鈴薯表面會長出綠芽。馬鈴薯內含有毒物質龍葵鹼,發芽馬鈴薯含龍葵鹼較高,進食後極易中毒,因此應禁止使用發芽馬鈴薯製作菜肴。
8.腐爛的生薑
可誘發食道癌、肝癌。
老話説“爛姜不爛味兒”,但專家介紹,生薑腐爛後會産生有害物質“黃樟素”,會誘發食道癌,肝癌等。建議不要將生薑放在保鮮袋裏儲存,最好是用報紙包起來放在陰涼處;每天生薑的攝取量不宜超過10克。
9.生豆漿
出現噁心、嘔吐等中毒症狀。
生豆漿加熱到80℃-90℃時,會出現大量的白色泡沫,這是一種“假沸”現象。在出現“假沸”現象後繼續加熱豆漿3-5分鐘,使泡沫完全消失。喝“假沸”的豆漿會肚子疼,這是因為生豆漿中含有皂甙,如果未熟透就進入胃腸,會刺激人的胃腸黏膜,並出現中毒症狀:比如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厭食、乏力等,“假沸”的溫度還不足以破壞豆漿中的皂甙物質。
10.四季豆
一定要煮熟、煮透。
如果四季豆未煮熟,豆中的皂素會強烈刺激消化道,而且豆中含有凝血素,具有凝血作用。此外四季豆中還含有亞硝酸鹽和胰蛋白酶,可刺激人體的腸胃,使人食物中毒,出現胃腸炎症狀。
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把好入口關,守住了病從口入、日積月累的毒素積累,減少了癌腫的誘發因素。推遲了疾病的發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