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篇】訴求驅動,形成社會“最大公約數” 走出城市治理現代化新路
12月18日下午,2024北京接訴即辦改革論壇舉行“新篇——城市治理與中國式現代化”平行論壇。國內外與會嘉賓圍繞城市治理與中國式現代化主題展開研討,同時結合城市治理、熱線服務等方面的實踐經驗與研究成果進行深入交流。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黨委書記崔唯航表示,2023年,中國19個城市群承載了全國70%以上的人口,貢獻了80%以上的國內生産總值,可以説城市建設水準既體現了我國改革發展的巨大成效,也關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順利推進。他認為,近年來北京市針對城市化進程中的一系列大城市病,以群眾訴求為驅動,紮實推進接訴即辦改革,着力解決城市治理難題,走出了一條超大城市治理新路。
中國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研究所副所長王炳權説,在“人民城市”理念的指引下,在推進整體城市利益最大化的過程中,可以進一步通過接訴即辦的方式來協調不同訴求,調動廣大城市居民參與的積極性,形成社會的最大公約數。
會上,來自北京、瀋陽、杭州等地的相關負責人分享了城市治理現代化的探索與經驗。
案例1 老城區提升與中軸線保護充分結合
“我參與了將近三年的中軸線保護和申遺工作。7.8公里的北京中軸線是北京城市的靈魂線、生命線。”東城區副區長蘇昊介紹,中軸線保護不僅僅是文化遺産的保護,更要把老城區改造提升同保護歷史遺跡、保護歷史文脈結合起來,讓歷史文化和現代生活融為一體。“東城區平房區的居住密度大,基礎設施落後。我們圍繞中軸線開展了10個平房院區的申請退租,疏解4000余戶居民,並適度植入符合核心區定位的産業,促進了城市發展。”
案例2 瀋陽游客專線訴求“日清日結”
“瀋陽市在41年前設立市長公開熱線,可以説開創了全國之先。”瀋陽市營商環境建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李犁介紹,目前瀋陽市12345熱線每年話務量約400萬條,成為政府服務企業和群眾的主渠道。“在提升12345訴求辦理品質方面,我們也學習了北京很多經驗,進行了大規模的軟硬體改造,實現了智慧分揀、智慧回訪等。今年元旦,瀋陽開通了針對游客的專線,現在我們對於游客訴求實現了100%‘日清日結’。”(李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