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具有世界级竞争力的劳动力,这里的人才兼具高学历与高技术。52.5%的劳动力接受过高等教育。北京地区人才资源总量达766万人,人才密度首次突破60%;人才贡献率达55%;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154件,居全国首位。

  • 世界一流人才之都
  • 产学合作
  • 30%

    超过30%的员工为高级技能人才。

    93家

    拥有全球独角兽企业93家,全球排名前列。国际先进科学期刊《自然》杂志发布的全球科研城市榜单,北京名列全球排名前列。

    33%

    全球“高被引科学家”253人(首次超过硅谷),占全国的33%。

    中国第一

    吸引和赋能人才。

  • 全国第一

    北京拥有8所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和26所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共有162个一流建设学科,数量均列全国第一。这些高精尖的学科资源是北京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在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中成为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政学研产用的科学融合

    在以中关村科技园为代表的高科技发展领域,北京高校倾力提供科技支持、人才支撑,助力北京成为国际上高科技快速发展城市的典范。北京高校在挑担子、克难关的过程中实现了自主创新和自主研发,实现了政、学、研、产、用的科学融合,将高校优势特色学科与首都建设的方方面面有机衔接起来。

筑巢吸引八方英才

>380亿元

  2023年,北京市政府将教育支出381.6亿元,用于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促进教育公平发展;打造特色高水平职业院校,促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

加大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

  委托北京海外高层次人才协会举办“HICOOL全球创业者峰会”。设立政府特聘岗位吸引海外人才,以市场化方式面向全球发布岗位需求,吸引海外人才担任市级部门或“三城一区”特聘专家。以市场化方式开发国际人才服务“易北京”APP,着力打造外籍人才从来京办理手续,到开展工作、融入生活、社会保障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实施人才出入境便利化改革。与国家移民管理局建立部市合作机制,争取了5方面10项国际人才出入境新政。在中关村示范区试点高端领军人才职称评审“直通车”,目前已有894位各类人才通过“直通车”获得正高级职称。

优化发展环境、涵养良好生态,全力推进人才社区建设

  建立了朝阳望京、中关村科学城、未来科学城、新首钢、通州、顺义、怀柔科学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等8个人才社区。共推动1.1万套国际人才公寓、23所国际学校、8家国际医院、18个外国人服务站点建设。

顶尖的大学

两所在北京的大学(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排名亚洲第一和全球第十二;清华大学排名亚洲第三和全球第十四。

全球第三,中国第一

北京在全球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中位列第三位。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