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成效非常显著,总体水平一直居全国前列,在信用监管、信用治理、信用制度和政策的出台等多方面紧跟国家信用体系建设大方向迈进。
在国家营商环境评价中,北京信用建设水平位居全国第一。
在国家信息中心发布的城市信用监测综合排名中,连续30多个月排名第一。
政务诚信建设被世界银行采纳发布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北京经验”。
在国家发展改革委2020年信用信息共享支撑中小微企业融资和“放管服”改革现场观摩评比中,荣获省级第一名。
北京市信用政策法规制度体系基本形成,相继印发了2个信用政策文件,涉及信用规划、重点任务等方面内容,颁布了《北京市公共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北京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三年重点工作任务》等。(联合奖惩)
市市场监管局、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市民政局、市编办分别建立信息系统,建设了全市统一的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
北京的“诚信建设万里行”活动对企业的信用状况进行分析,帮助企业提升信用意识,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帮助守信企业对接社会资源,真正让企业实现“信用有价”。
北京在全国率先实现破产重整企业信用修复协同机制,帮助破产企业重新“站起来”。“信用中国(北京)”网站已开设“破产重整企业公示与失信信息信用修复”专栏,实现了行政处罚、异常名录、严重失信、税务失信、金融修复“一口入”,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一站式”查询信用状态、申请信用修复的便捷服务。
在北京16个区级政务服务大厅设立信用服务窗口,实现信用服务“进大厅”。企业在办理行政审批、优惠政策申请、公共资源交易等事项过程中可在窗口查询和打印信用报告;同时,窗口还可为企业提供信用修复受理、咨询和指导等服务。
以“风险+信用”为核心,出台全市统一的4等9级行业信用评价标准,建立风险监管、信用监管、分级分类监管、协同监管、科技监管、共治监管等六项基本制度和一业一册、一业一单、一业一查、一业一评的多部门协同监管机制。目前,全市34个“双随机、一公开”单位结合“6+4”综合监管建设,开展了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工作,涉及86类监管对象。
建设“信易贷”平台支持中小微企业融资,归集企业信息,建立完善企业跨境资信评估体系,健全资本市场诚信档案,建立资本市场行政许可信用承诺制度。
“京津冀征信链”建设进展显著。2022年4月,首款征信链产品在朴道征信上链发布并在中信百信银行实现收费调用,为探索征信链商业化运营迈出重要一步。
京津冀晋信用主管单位将四地对企业的综合评价结果由原来各自不同的等级标准统一调整为四等(九级),在国内率先实现区域信用监管协同和结果互认。
成立京津冀晋信用科技实验室旨在夯实政务数据社会化应用的基础设施、构建数字经济的“创新-落地”体系,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和数字产业集聚发挥积极作用。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