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发布 月背样品研究等重大成果入选

日期:2025-03-28 10:22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3月27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在中关村论坛年会发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月背样品研究、光计算芯片、异体CAR-T细胞疗法等重大科研成果入选。

  本次发布的“中国科学十大进展”主要分布在数理天文信息、地球环境、生命医学、化学材料能源等科学领域。

  “嫦娥六号样品为研究月球背面火山活动、撞击历史和月球背面与正面地质差异提供了直接证据,开启了月球研究的新阶段。”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王赤介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国家天文台团队发布的首批嫦娥六号月球背面样品的研究成果显示,月球背面玄武岩来自极度亏损的月幔源区,形成于约28亿年前的火山喷发。研究还发现一期42亿年前的玄武质火山活动,“这指示月球背面存在着长期的火山活动历史。”

  “长期以来,如何缓解和治愈红斑狼疮、硬皮病、多发硬化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是全球共同面临的医学难题,而CAR-T细胞疗法(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免疫疗法)则为患者带来了新希望。”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教授苏冰介绍,海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团队采用自主研发的异体CAR-T细胞开展临床研究,成功治疗了1名难治性免疫介导的坏死性肌炎患者和2名重症弥漫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

  “这是国际上首次报道使用健康供者来源的异体通用型CAR-T细胞治疗自身免疫病,且在临床上取得了显著疗效的案例。”苏冰介绍,传统自体CAR-T细胞疗法存在个性化生产周期长、费用高等掣肘,该成果打破局限性,推动CAR-T细胞疗法的广泛使用和治疗费用的降低,为全球患者提供了更多治疗选择。

  针对人工智能推理与训练面临的算力、能效双重桎梏,清华大学团队研制了大规模通用智能“太极”光计算芯片。“太极”光芯片实现了大规模光子神经网络的推理与训练,相较国际先进芯片能效提升2个数量级、训练效率提升1个数量级,有望为人工智能大模型、通用人工智能和智能无人系统等注入算力发展的“光子”动力。

  南京大学团队发现了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该研究揭示星系中心黑洞主要通过限制冷气体这一恒星形成的原料来调控星系演化,同时解释了宁静星系普遍含有一个较大质量的中心黑洞的原因。“这使我们向着最终揭开星系生死之谜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研究员韩占文说。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首先由相关学科领域专家学者从700多项基础研究成果中遴选出31项。此后,包括440余位两院院士在内的2700余位专家学者对31项成果进行实名投票,遴选出10项重大科学研究成果。最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咨询委员会进行审议,确定并公布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孙乐琪 刘苏雅)

  2024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1、嫦娥六号返回样品揭示月背28亿年前火山活动

  2、实现大规模光计算芯片的智能推理与训练

  3、阐明单胺类神经递质转运机制及相关精神疾病药物调控机理

  4、实现原子级特征尺度与可重构光频相控阵的纳米激光器

  5、发现自旋超固态巨磁卡效应与极低温制冷新机制

  6、异体CAR-T细胞疗法治疗自身免疫病

  7、额外X染色体多维度影响男性生殖细胞发育

  8、凝聚态物质中引力子模的实验发现

  9、高能量转化效率锕系辐射光伏微核电池的创制

  10、发现超大质量黑洞影响宿主星系形成演化的重要证据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