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Version

“两区”建设在加强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方面有哪些举措?

受访人: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 郭文杰

  从服务的方面,我们应该也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就是做好企业全生命周期的服务,这个服务是从生到死,但是我们不希望死,而我们希望更多的企业从出生到更好的成长,所以它是一个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在准入阶段,我们主要是落实外资的准入负面清单以这个为基础来逐步梳理调整与负面清单不相适应的地方性法规。最近我相信主持人也关注到各位听众和网友大家也会关注到,中国的外商准入负面清单又进一步调整,现在制造业已经实现了清零,服务业现在在通过试点的方式在不断的扩大开放,可能在试点通过以后未来会反映到我们的负面清单在服务业上进一步缩减。我们也支持外商投资符合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的高精尖产业,也就是鼓励外商投资的目录,所以我们在北京的国际板门户网站上已经上线了外商投资准入的指引,也会定期发布北京外商的投资指南、北京外商投资的发展报告等等,为企业的投资决策来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参考。就是让外资企业知道北京有哪些领域值得投资,有哪些领域可以投资,还有什么样的政策可以享用。

在筹备阶段,我们也建立完善了两区项目一库四机制,这个机制的就是我们今天主办方,我们的北京市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在牵头在建立和推动这个机制,也就是我们两区建设的项目库和预期目标管理、定期协调调度、政企对接和督查评价这四项机制,通过一库四机制来加强项目的协调调度和服务保障,到目前的两区项目库,已经累计入库项目有2.7万余个,落地出库的项目有1.8万余个,涉及的投资额超过了3.7万亿元,所以这个也会持续地为北京的经济注入新鲜的这个活力。同时,我们也落实外资项目的服务保障机制,对纳入国家层面的重点外资项目及时帮助解决项目在审批、用地、环评、融资等环节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推动在谈项目要早签约,已签约的项目要早开工,在建项目的要早投产。在经营阶段,我们是畅通了政企的常态化的沟通的机制,定期召开了外资企业的圆桌会议,同时建立了外资企业诉求征集派单办理和反馈的闭环式响应机制,这些都是写到了我们外商投资条例的,已经通过立法把它稳定和保障下来了。同时刚才也讲到了。我们启动了全球服务伙伴计划,围绕诉求对接市场资源链接等方面,应该是八个方面为企业提供一个一揽子的集成服务。我们也给每个企业都定制了服务卡,这个服务卡呢,要通过一年对企业的服务到年底要给企业交账,也就是一个反向承诺,就是我承诺给企业的这八项服务,到年底我要向企业报账,就让企业来检验我这个服务是不是到位了,然后是不是做到了,然后还有什么您觉得不满意的或者需要我们进一步提高的,可以反馈给我们,这样的话我们就是一个双向的一个沟通机制。所以这项工作呢,我们现在正在推进中,现在企业反响得还是很好,我们第二批也正在启动,现在已经有超出预期的跨国公司在跟我们联系对接,希望尽快的加入到我们的全球服务伙伴计划中去。我们也在宣传方面推出了两区政策直通车和两区政策一点通等等,这样助力企业用足用好政策,就是有政策,还要让企业知道。我们的直通车呢,就是我们要带着政策,组织相关的部门,走到园区,走到企业去,走到协会去,就是让企业面对面去了解我们这个政策是怎么操作的,这个政策应该怎么申报、怎么享用。我们的一点通呢,就是在网上不仅仅是把全文进行公布,而是把这个政策拆成一条一条的,可能每一条都有适用的企业然后我们就一条给它相关的企业来讲清楚,我们也有一句话叫政策一点一点就通。就是两区每次上线一点政策这一点政策,希望大家点一下按键,打开看一下就明白了,所以我们叫政策一点一点就通,这叫两区政策一点通,也希望我们更多的企业能够去上我们开放北京的网站,去公众号去了解我们两区政策的一些最新解读和最新的进展,这是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另外一方面,应该说就是构建国际人才全环节的服务体系,比如在进出境的方面,外籍人才工作许可、工作居留许可,现在两证联办的办理时限缩短至了五个工作日,因为这个它是两个部门在办,所以北京在推动一件事办理,已经把这两个部门两件事儿现在变成了一件事,时限大为缩短,同时完善7×24小时的口岸签证的服务保障机制,这样为紧急需要来华开展商贸和访问工作的外籍人士能够提供服务,也试点实施了港澳人才的签注政策,这样在京工作的科研、法律等六类高层次人才可以去办理有效期1年到5年的多次赴港澳人才的签注,因为大家可能也关注,马上到九月二十号吧,我们的京港洽谈会需要在北京举办了,所以北京和香港的互动是很频繁的,所以我们对于香港,也有和澳门,包括中国台湾也有一系列的政策,希望我们的港资、澳资、台资企业可以关注。在创新创业的方面,我们也率先发布升级了境外职业资格的认可目录,现在已经升级迭代到了3.0的版本。对持有目录中的职业资格的人才,我们提供出入境的便利,人才引进和工作、居住证的办理、职称对应等支持。我们现在也有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现在已经推广到了京津冀,下一步我们要在全国推广,也是在这个平台上很方便的去查看哪些证书是合法的,哪些证书是真的,哪些证书呢是在北京可以去执业的,到现在这项工作也在进一步的升级。从我们去认可国外的执业资格,到我们去推动执业资格互认,也就是能让中国的执业资格,让更多的国外国家,让更多的外国的国家去认可。所以今年重点推动从认可到互认这么一个过程,我们也率先落地了证券、基金、期货国际执业资格的认可机制,符合条件的金融人才无需参加专业考试,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规范考试以后就可以申请注册,从业资格或者是办理执业登记,开展金融专业服务。

此外,我们也正在探索对干细胞和基因领域外企的这个研发企业外籍和港澳籍从业人员的股权激励。前面我讲到,我们已经拿到了在自贸试验区外资企业可以从事干细胞和基因诊断和治疗,那这样的话,对于国内的企业来讲,我们就可以去更好的吸引外籍和港澳台的人才加入到企业来,可以通过股权激励的方式,让人才和企业能够更好的共同发展。所以以上的我觉得是我们做的一些工作。因为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要完善境外人员入境居住、医疗、支付等生活的便利制度,所以两区建设呢,在这个方面是在不断地下功夫。一个刚才讲的执业的方面,在生活方面呢,为了提高支付的便利性,比如我们在全国率先启动了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和支付服务中心,这样实现了机场商户外卡受理的全覆盖,包括像ATM机,小面额零钞支取的全覆盖,并在国际出发和到达实现24小时人工外币兑换的全覆盖,就解决了很多外籍友人疫情以后我来中国,我觉得兑换现金不方便、现金支付不方便、刷卡不方便的问题。在消费领域,我们也打造了全国首个入境消费友好型的商圈,这样来改善国际游客的支付体验,现在这项措施呢,也正在向全市的商圈在复制推广,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我们不断提升企业和来京人员的获得感,就要让外资企业和外籍人才愿意来、留得住、能发展。所以以上的两个方面是我们为外资企业和外资人才在服务方面提供的更加具体的一些举措。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全面系统了解投资北京的机遇与优势,更好地制定在京投资发展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