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民生保城市运营 复工复产稳经济大盘 战“疫”彰显首都国企硬核力量

日期:2020-04-05 09:16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打印
字号:        

  原标题:保民生保城市运营 复工复产稳经济大盘 战“疫”彰显首都国企硬核力量

  从零起步,跨界转产口罩、防护服;日夜鏖战,改扩建小汤山医院;枕戈待旦,力保民生供应和城市运行;复工复产,更是冲锋在前……两个多月来,在疫情防控战的严峻考验下,首都国企再次彰显出硬核力量和使命担当。

  紧急跨界转产 为防疫一线送 “弹药”

  1月24日,农历大年三十,市国资委厉兵秣马,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工作专班,第一件事就是调动全市国企资源,组织国际采购,动员有条件、有能力的企业尽快转产扩产。“面对大灾大疫,市管国企站得出来、顶得上去、能打硬仗!”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张贵林表示。

  短短14天,京城机电除为全市31条口罩生产线提供技术支持外,还完成了两条新生产线的研制组装;时尚控股公司从零开始转产一次性口罩,并成功研发两种新型口罩产品,目前已成为北京市口罩产量最大的生产企业。

  熔喷布是口罩之“芯”,需求暴增导致市场缺口加大。燕山石化火速攻克熔喷无纺布专用料技术壁垒,并筹建生产线。经过12个昼夜的连续奋战,3月6日23时59分,燕山石化熔喷无纺布生产线一次开车成功,比预计投产时间提前了48小时。

  不避艰险、不讲条件、竭尽所能,是国企的光荣传统。工人24小时两班倒,生产不停工,北京一轻日化公司最大程度提高产能,在物资最紧缺的时刻,将一吨吨84消毒液火线上架北京各大商超。春节期间货物运输价格从平时每吨200元飙涨到600元,公司总经理孙玉直撂下一句话,“不计成本保供应!”

  北汽集团百余名工人攻坚生产负压救护车,第一时间随北京医疗队驰援武汉;北京城建、北京建工、北京建院近1.5万名建设者,历时53天改扩建小汤山医院;京东方紧急研发体温预警系统,30毫秒可同时识别16个人的体温……首都国企的硬核战“疫”力量,在这次大考中展现得淋漓尽致。

  强化民生保障 守护城市运行“生命线”

  特殊时期,居家隔离少出门,就是做贡献。米面粮油供应足,“菜篮子”有着落,才能让市民吃下“定心丸”——在另一条保障民生的战线上,北京国企同样开足马力,竭尽各种资源,力保民生需求不断供。

  大年初四,接到应急保障任务,古船米业副总经理、党员突击队长陈剑锋和10名党员干部提前返岗,驱车千里奔赴吉林榆树的生产基地,将一袋袋大米加工出厂,随时运回北京入库。

  “粮食库存近370万吨,够首都百姓吃一年的。”2月初,首农食品集团旗下各生产车间已在满负荷加班加点,确保百姓餐桌产品不断供。首创下属的北京农投公司北京冷链在线电子商务有限公司,1.8万吨自有冷库资源派上大用场,公司累计向市场投放肉类3000余吨,预包装食品30多万箱;超市发遍布全国的100多家农超对接基地,可根据实际需要随时调运配送,日调运卸货量不断突破日常果菜配送能力的极限……

  不仅供应足,创新服务也跟得上。居家隔离买菜难,三元及递联手裕农公司推出“送奶又送菜”新服务;“堂食”改“送餐”,全聚德集团旗下全聚德、丰泽园饭店、四川饭店开启线上外卖,推出近50道外卖菜品;东来顺北京15家直营门店均推出“线上订餐+零接触式外送”的升级版外卖服务,便宜坊9家门店还成立了送餐队。

  水、电、气、热、公交、环卫,这些城市运行“生命线”,特殊时期更是不容有失。北京市管国企枕戈待旦,力保城市运行。3400名燃气工人坚守岗位,优先保障定点医疗机构和开设发热门诊的医院用气;北京地铁启动全网进站测温,加大设备、设施的消毒力度和频次,按照最大运力适时加开临客,启动限流措施,保证市民有序乘车;北京公交集团对所属两万余部车辆进行日常消毒,每天不少于2次,对重点线路每趟车次均进行消杀通风。

  稳住经济大盘 争当复工复产“领头羊”

  疫情蔓延,让经济发展蒙上一层阴霾。在坚决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北京国资国企积极复工复产,为首都经济发展稳住大盘。截至目前,43家市管企业集团总部已全面复工,1089户二级及重要子企业中,符合复工复产条件的1019户企业已全部复工复产。

  冬奥延庆赛区、北京环球度假区、地铁房山线北延项目、国家会议中心二期项目、东四地铁站织补项目……北京国企承担建设的重点工程项目陆续复工,让京华大地重现火热的建设场景。

  疫情当下,小微企业如履薄冰。作为“老大哥”,北京国企积极担当,在关键时刻拉一把,携手共渡难关。市国资委督促市管企业坚决落实市政府相关措施,对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免收或减半收取2月份房租。据统计,目前涉及符合条件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共2万余家,计划减免租金总计达9.27亿元。市管金融企业开辟绿色通道和线上审批通道,不抽贷、不断贷、不压贷,特事特办,营造良好金融环境。

  “到现在我们跟企业方面都还没见上一面。”仅4天时间,一笔200万元的担保贷款到了一家防护服生产企业的账户,解了燃眉之急。时间之短,效率之高,让首创担保公司市场部及担保业务二部总经理郑权无限感慨。(孙杰)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