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发展九年成效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九年来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下,京津冀协同发展一步步从蓝图变为现实。

  • 疏解非首都功能取得新成效
  • 支持雄安新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 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呈现新风貌
  • 严控非首都功能增量

    修订实施新版新增产业禁止和限制目录,累计不予办理新设立或变更登记业务超2.44万件。2022年全市科技、商务、文化、信息等高精尖产业新设市场主体占比达65.6%。

    “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

    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近3000家,疏解提升区域性专业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城乡建设用地减量120平方公里,北京成为全国第一个减量发展的超大城市。

  • 教育

    北京以“交钥匙”方式支持雄安新区建设3所学校、1所综合医院,建成后由北海幼儿园、史家小学、北京四中、宣武医院提供办学办医支持。

    交通

    京雄城际铁路全线贯通;京雄高速北京段六环至市界段完工通车。

  • 文化设施

    城市副中心剧院、图书馆、博物馆三大文化设施主体工程完工。

    优质要素资源

    张家湾设计小镇、运河商务区分别注册企业382家、1.97万家。

    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

    城市副中心加快打造国家绿色发展示范区,北京绿色交易所正式落户。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建设迈出新步伐

“通勤圈”

  是现阶段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主要是促进环京地区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

“功能圈”

  主要是促进京津雄联动发展。

“产业圈”

  主要是促进节点城市强链补链,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紧密分工协作格局。

投资

  北京企业对都市圈企业投资次数累计超3.2万次,投资额超1.6万亿元。2022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均为2015年的2倍,对“功能圈”投资次数也达到1.5倍。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占京津冀的比重超4成。

重点领域实现新突破

交通互联互通进一步提速,由“走得了”向“走得快”转变

生态环境治理进一步提质,由“持续向好”向“蓝天常现”转变

产业对接协作水平进一步提升,由“转移承接”向“产业链合作”转变

老百姓的获得感进一步提高,由“提质增效”向“共建共享”转变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