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5年,北京坚定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充分发挥“一核”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雄安新区和城市副中心“两翼”联动发展,重点领域任务取得新进展,现代化首都都市圈生机勃勃。
全市累计退出一般制造和污染企业约3000家。
疏解提升区域性批发市场和物流中心近1000个。
三级医院床位累计疏解2200余张。
京津冀4800余家定点医疗机构,实现跨省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43项临床检验结果,在京津冀485家医疗机构实现互认。
中关村企业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累计9000余家。
现代化首都都市圈是建设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必经发展阶段。经过这几年的协同发展,初步形成了由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组成的现代化首都都市圈。通勤圈是现阶段首都都市圈建设的重点,主要是促进环京地区深度融合,完善区域快线,加强公共服务配套,形成同城化效应。功能圈主要是促进京津雄联动发展。产业圈主要是促进节点城市强链补链,聚焦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工业互联网、氢能等重点产业链,形成紧密分工协作格局。2015年以来,北京企业对都市圈企业投资次数累计超3.2万次,投资额超1.6万亿元。
带动重点领域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深入推进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巩固提升“轨道上的京津冀”建设成果,推进城际铁路联络线一期等工程建设,加快推动六环路国家高速公路功能外移。协同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应对,加强密云水库、官厅水库水源保护,共建京津冀生态屏障。共建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提升科技创新增长引擎能力,共同打造区域发展高地。唱好京津“双城记”,加强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提升科技成果区域内转化效率和比重,完善企业供应链和产业生态圈。加强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评估管理,支持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等重点园区建设。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化三地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协同发展,促进北京优质教育医疗资源向河北延伸,推动优质养老资源向环京地区布局。共同做好冬奥遗产利用,打造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扎实落实三地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1+5”协议。
2021年,北京企业对“通勤圈”“功能圈”“产业圈”投资次数分别是2015年的2.4倍、2.2倍、2.1倍,三个圈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万亿元,占京津冀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超4成。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将加快构建,现阶段环京地区通勤圈建设是重中之重,京津雄功能圈将加强两翼联动唱好京津“双城记”,节点城市产业圈将进一步畅通区域市场循环,北京将继续深入推进非首都功能疏解。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