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维码

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正式拉开帷幕

为深入挖掘大运河文化内涵,展示大运河的历史脉络和当代价值,发挥大运河文化遗产作为文化交流桥梁和纽带的作用,8月8日19:30,2022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在通州区城市绿心森林公园的城市绿心活力汇正式拉开帷幕。【详细】
  • ​孙勐 北京市文化遗产研究院

    孙勐参加工作十七年来,一直在从事野外考古工作,先后参加了长江三峡水利建设(重庆涪陵)、北京奥运场馆建设、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北京段建设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等国家和北京等重大项目的考古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圆明园、香山静宜园、琉璃河西周燕国墓葬、房山金代皇家陵寝等大遗址的考古发掘工作,为首都的大遗址保护、展示和利用工作贡献了力量。

  • ​王丹 北京艺术博物馆馆长

    王丹自2011年就没有离开长河,曾在五塔寺、万寿寺工作,修缮石结构、木结构古建筑,改善两座寺院的庭院环境绿化环境。 2011年至2016年,王丹在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任馆长期间,对长河岸边明成化九年建成的金刚宝座进行了病害调查和顶面防渗水保护以及塔体加固工程;策划完成《贞石永固》大型展览;对时刻艺术博物馆庭院内的上百方石碑进行了地下毛细水阻断处理......

  • 邢军 昌平区文化和旅游局 大运河白浮泉遗址义务讲解员

    邢军从事文物保护工作30年,作为昌平区文化旅游局退休人员,退而不休,在文物保护事业上继续发挥余热。一是作为专家积极投入到大运河白浮泉遗址文物保护工作。先后参加大运河白浮泉遗址文物保护规划、大运河源头遗址公园(一期)、大运河白浮泉遗址考古、都龙王庙壁画保护、大运河源头遗址文化展览、编创评剧《守敬龙泉》等项目设计,提出合理化建议,提供文物保护利用思路。

  •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团体)

    北京市通州区文物管理所成立于1981年,成员10人,多年来致力于做好文物保护工作,传承运河文化。全力做好文物景区的修缮与提升工作。按照蔡奇书记关于“三庙一塔”景区重要批示精神,结合大运河国家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面开展“三庙一塔”景区整体提升,并于2021年下半年正式投入使用。启动了潞河中学解放楼等4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作。开展了药王庙、真武庙、关帝庙、姑子庵4处亟待抢修的通州区古迹保护性修缮工程。全力推进红色旅游教育基地项目,开展了平津战役指挥部旧址展览展示及综合环境整治工程。

  • ​任德永 通州区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研究员

    任德永在通州区文物管理所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18年,他先后直接或间接参与了通州南街清真寺、张家湾古城遗址、通运桥、燃灯塔、通州文庙、石坝码头葫芦湖、尹各庄革命烈士陵园、平津战役指挥部宋庄旧址、通州近现代教育建筑、路县故城遗址公园、通惠河、御制通州石道碑等众多文物项目修缮工程。

  • ​高春利 朝阳区文化和旅游局党委书记、局长

    近年来,在高春利的带领下,朝阳区文旅局攻坚克难,运河沿线重点工作全面落地。一是着力突出多处大运河物质文化遗产及沿岸历史文化景观。打造神木厂历史景观、高碑店漕运广场、萧太后河展览馆等一批亮点,做好永通桥、平津闸、神木谣碑等一批运河沿线文物保护修缮工作。二是开展大运河文化带朝阳段数字化保护项目。高质量讲好大通闸到永通桥之间44处历史遗存背后的故事,呈现25处重要地标、园区等文化元素,实现文化遗产专业视角与大众视野相融合的交互传播。

  • 昌平区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管理服务中心(团体)

    2018年3月,大运河白浮泉遗址管理服务中心成立,承担文物保护管理、文化内涵挖掘展示等工作。一是开展遗址考古发掘。委托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对白浮泉遗址(戏楼、白浮泉遗址)进行考古发掘,完成勘探总面积约为1.03万平方米,形成考古报告,为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依据。二是做好文物修缮工作。聘请专业团队于2018年对大运河白浮泉遗址都龙王庙围墙、九龙池碑亭进行了维护保养。三是加强散落石刻保护......

  • 陈喜波 北京物资学院教授

    ​2006年,陈喜波来到北京物资学院工作。由于学校临近北京大运河,加之自身专业学的是历史地理学,很快就对大运河文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从2007年开始,陈喜波开始大量收集与运河有关的各种历史文献资料,同时在北京大运河两岸进行田野工作,结识研究大运河的名家,通过十多年的积累,在北京大运河研究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

  • 施芳 人民日报北京分社高级记者

    施芳勤于积累和思考,她读了大量的大运河主题图书,参观了各地的大运河主题展,也是电台《运河之上》节目的忠实听众,厚积薄发,力求使文章既有深度又有温度。她还参与大运河文化节的策划,积极建言献策,为北京的文化遗产保护奉献一份媒体人的力量。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

    2022年10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