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河的船灯渔火

日期:2020-02-27 08:54    来源:北京日报

分享:
字号:        

  原标题:潞河的船灯渔火

  “潞水东湾四十程,烟光无数紫云生。王孙驰马城边过,笑指红楼听玉筝。”这是明代诗人曹代萧描写通州潞河岸边张家湾繁华景象的诗句。潞河也称白河、北运河,它北通北京,东南达天津,与京杭大运河相接,可达杭州;另经海河,可出渤海海口。潞河曾是京都生命之河。

  从“沽水”到“潞河”

  潞河是一条古老的河流。在秦朝及之前,这条河叫“沽水”。“沽”读作“古”,与“苦”字同义,是“滥恶”之意。这条河流到通州平原地带时,时常泛滥成灾,特别是每到雨季,洪水更是横冲直撞,给两岸人民带来极大灾难,因此得名“沽水”。

  西汉初期在渔阳郡南部的平原区域,设置潞县(今通州),对这条河进行了治理,因其流经潞县全境,所以改称为“潞水”。

  东汉末期和三国魏时,曹操北征乌桓,巩固北方军事重地幽州蓟城的战略地位,要利用这条河运输粮食等战略物资,又把这条河称为“笥沟”(“笥”意为专门盛装饭食的竹容器)。

  隋唐时期,朝廷用永济渠进行漕运,笥沟不再行漕船,于是恢复了潞水的称呼,在民间被叫作“潞河”。当时,河两岸沙滩宽广被称为“潞沙”。在辽、金的正史中,仍然以“潞水”作为正名。到了元代,“潞河”之名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白河”,因为这条河两岸白沙连片,不长青草。其左河汊在分流之前,汇入高梁河、温榆河、小中河三条河流,因四河汇流而又称“泗河”。

  到了明代,白河与潮河在今密云城区西南的河槽村汇流,汇流后取了二河名称的首字,称为“潮白河”。又因其承担漕运功能,也称“漕河”,明英宗赐名“通济河”。清朝康熙年间,通州城东的运河俗称“通流河”。雍正四年(1726年),怡贤亲王胤祥受命统管京东水利设施并直隶省北部各条河道治理,因潞河位于京杭大运河北端,故将潞河定名为“北运河”。

  从秦至今2000余年中,潞河因其水源、方位、特征、作用等因素,有很多别称,但是以潞河之称最久,至今相沿。

  金代通漕,始为运河

  潞河正式通漕应始于金代。据姚汉源著《京杭运河史》记载:“金代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燕京,名中都。山东、河北等路春秋两季漕运,所经水道……由此北上大约溯今北运河(当时称潞水)而上。”《金史·河渠志》载:“漕渠,金者于燕,东去潞水50里,故为闸以节高良(同梁)河、白莲潭诸水,以通山东、河北之粟。”这些都记载了金代时潞河通航行漕的情况。

  金代海陵王完颜亮野心勃勃,欲攻打南宋,夺取富庶的江南之地,升潞县为通州。由于永济渠天津至北京一段河道淤塞,不能行船,于是调集军民工匠,大规模治理潞河,开辟新的航道,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潞河真正成为运河。

  海陵王在此督造战船,兴建粮仓,图谋江南。到金世宗大定年间,每年通过潞河运粮米进京70余万石。元朝人欧阳玄曾描写当时漕运的繁忙景象:“舳舻尾相衔,密次若鳞甲。”

  由于潞河两岸白沙较多,草木不生,水土流失严重,常常淤塞河道,金元之后历代统治者不断疏浚整治,漕船来往不绝。金、元、明、清四朝建都于北京,所需各种物资绝大多数途经潞河,水运至京。潞河成为重要漕运河道,对京城建设、经济发展、北陲巩固和民众生活起到了重要作用。

  扁舟画舫多如繁星

  《元史·食货志》载:“元都于燕,去江南甚远,而百司庶府之繁,卫士编民之众,无不仰给于江南。”元代以后,无论海运、漕运,凡进京者必走潞河,张家湾成为南粮北调的集散地,通州发展为漕运沿线的重要城市。明代大学士李东阳描写道:“文皇建都,治必南向,州名曰通,作我东障。高城巍峨,有兵有民,漕河北来,饷粟云屯。储盈庾增,新城是筑。”《京杭运河史》说:“元代南粮北运,每年二三百万石主要由海运至直沽海口(明代始设天津卫),由白河、通惠河至大都……自明永乐迁都北京至清道光咸丰以前,每年大约400万石,都由运河北上,海运已微不足道。”

  潞河还造就了沿岸景色。通州八景多与潞河有关,如“二水会流”:潞河与富河交汇于通州城东潞河端头,此处有一沙嘴,沙嘴峭立,两河相会,浪涌汪洋,烟波浩渺。明人王宣有诗云:“沙头浪起双流合,云际帆来万国同。鸥破暝烟归别浦,雁随凉雨渚高空。”再如“万舟骈集”:通州城东自潞河驿至张家湾长店,河面蜿蜒四十里,“水势环曲,官船客舫,漕运舟航,骈集于此。弦唱相闻,最称繁盛”。(明蒋一葵《长安客话》)入夜,潞河之上船灯渔火,河汉群星,交相辉映,美不胜收。王宣诗云:“河海发源通禹贡,华夷归化拱皇州;凫鹥洲渚晴烟舍,云水帆樯宿雨收。”其他还有长桥映月、碧水环城、漕艇飞帆、风行芦荡、白河涣舟等。除了通州八景,潞县也有白河渔舟、长堤回燕、远浦飞鸿等八景。作家刘绍棠曾写道:“北运河是上京下卫的水路,南来北往的客运和货运大船,多得像过江之鲫,而穿梭打鱼的叶叶扁舟,游览河上风光的画舫,更像满天繁星。”(郑学富)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已归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