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 规划 > 五年规划 > 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1. [主题分类] 财政、金融、审计/审计
  2. [规划分类] 市级一般专项规划
  3. [发文单位] 北京市审计局
  4. [发布日期] 2021-07-29 08:49

“十四五”北京审计工作发展规划

字号: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强新时代审计工作的意见》,根据《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十四五”国家审计工作发展规划》要求,结合北京市审计工作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环境

  “十三五”时期,北京市审计机关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和审计署的部署要求,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扎实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审计全覆盖,积极推进审计整改落实,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较好发挥了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十三五”期间,全市审计机关共审计单位1160个,出具审计报告和专项审计调查报告1261篇,向各部门、单位提出审计建议3981条,为国家增收节支150.18亿元,推进建立健全规章制度1515项,移送事项313件,为北京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强审计保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推动首都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北京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任务和机遇。

  ——首都新发展对北京审计提出新要求。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新发展阶段为北京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北京要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率先探索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效路径,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同时,本市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依然突出,结构调整、系统优化、质量提升方面的问题相互交织,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依然艰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北京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北京审计机关要深刻认识这些新形势、新要求,增强机遇意识、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努力开创审计工作新局面。

  ——审计新定位赋予北京审计新任务。2018年中央审计委员会成立以来,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协调推进、督促落实审计领域重大事项、重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明确了审计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审计监督首先是经济监督的新定位;提出实现审计全覆盖,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不仅要“查病”,更要“治已病、防未病”的审计工作要求和践行“以审计精神立身、以创新规范立业、以自身建设立信”,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的审计能力要求。“十四五”时期是落实相关重大部署要求的重要窗口期,北京审计机关要立足经济监督职责,加大对党中央重大政策措施贯彻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力度、加大对经济社会运行中各项风险隐患揭示力度、加大对重点民生资金和项目审计力度,促进首都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全面深化改革、促进权力规范运行和反腐倡廉,为实现北京“十四五”规划目标保驾护航。

  ——补齐审计工作短板弱项对北京审计提出新挑战。当前,北京审计工作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还有差距,在把握审计机关首先是政治机关、发挥经济监督作用方面,还需要探索实践更好服务首都新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措施;在聚焦主责主业,提高审计全覆盖质量,拓展审计监督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完善制度机制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在解决审计任务重与审计力量相对不足的矛盾,优化审计组织管理、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统筹审计资源和协调协同其他监督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创新;在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方面还需要下更大功夫。要综合施策,通过补短板、强弱项,激发北京审计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二、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和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以首都发展为统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依法全面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做好常态化“经济体检”,推进创新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开放发展、绿色发展、以人民为中心发展、安全发展的各项工作。深化审计制度改革,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推动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为北京率先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好局起好步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紧紧围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任务开展审计监督。到2025年,基本形成与首善标准相适应的“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落实党的全面领导制度的能力明显提升。坚持和落实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重大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更加完善,确保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环节的制度更加健全,与其他监督部门的贯通机制更加有效,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全面提升,全市审计“一盘棋”格局基本形成。

  ——审计全覆盖质量明显提升。坚持全面覆盖、重点审计,注重全覆盖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实现审计全覆盖横向与纵向、有形与有效、数量与质量相统一。到2025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审计覆盖率达到100%,对重点行业基层预算单位抽查比率达到50%。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党政领导干部,重点部门、关键岗位和具有自然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职能的党政工作部门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覆盖率达到100%。对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覆盖率达到100%。

  ——审计监督效能明显提升。坚持揭示问题与推动解决问题相统一,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促进解决问题、推进完善制度机制的工作闭环。到2025年,审计工作报告问题整改率不低于90%,审计建议采纳率不低于80%,审计信息采用率达到50%。

  ——审计队伍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明显提升。审计干部成长成才、干事创业的机制进一步健全,审计队伍专业素质更加突出,年龄结构更加优化,优秀年轻干部人才库和“成长档案”更加完善。到2025年,市审计机关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比例达到65%以上,45岁以下干部中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人员增加10%,处级领导干部平均年龄下降2-2.5岁,数据分析团队、青年突击队、政策研究团队作用发挥更加突出。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对审计工作集中统一领导的各项制度,严格落实党中央、市委对审计工作的部署要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审计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确保党的领导全覆盖。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紧紧围绕中央和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经济监督定位,找准审计工作的着力点,做好促进提升首都功能、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促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提高城市治理水平、促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促进规范权力运行和反腐倡廉等各项工作,推动“十四五”时期全市主要约束性指标和预期性指标实现,更好发挥审计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中的重要作用。

  ——坚持依法审计、客观求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法治思维,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全面忠实履行宪法和审计法赋予的职责。坚持客观求实,聚焦主责主业,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坚持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全面辩证地看待审计发现的问题,客观审慎作出评价和结论。

  ——坚持揭示问题、防范风险。坚持运用系统方法,统筹协调、总体谋划全市审计工作,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着力推进绩效审计,强化成本意识、底线思维,促进财政资金提质增效、促进防范化解风险隐患。大力推进研究型审计,把审计对象研究透,深究审计发现问题背后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完善制度机制,发挥好“查病,治已病、防未病”作用。

  三、主要任务

  (一)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

  以推动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为目标,做好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促进“十四五”时期中央政务活动服务保障能力明显增强,全国文化中心地位更加彰显,国际交往环境及配套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基本形成。

  ——高质量推进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全覆盖。围绕加强“四个中心”功能建设、提高“四个服务”水平的重大任务、重点项目和重要资金,构建全链条跟踪审计机制。根据建设任务推进情况,对涉及的区、部门和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完善重大国事活动审计服务保障机制,实现服务保障情况审计制度化。

  ——聚焦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重点领域及内容。围绕政治中心服务保障功能,重点关注首都功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落实、重大国事活动服务保障等情况,推动优化核心区功能布局,健全完善重大活动保障相关体制机制,营造安全、高效、有序的政务环境。围绕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重点关注中轴线申遗及保护、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文化产业发展引领区建设等情况,推动建设人文北京。围绕国际交往中心建设,重点关注国家会议中心二期、大兴国际机场会展设施建设等国际交往重要设施和能力建设情况,促进增强首都外交外事活动承载力。围绕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关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及相关重大工程建设、“三城一区”建设、科技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等情况,促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建设科技北京。

表1 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1 首都功能提升及服务保障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二)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

  以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推进市委市政府重大政策实施落地为目标,加强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及时反映政策落实不到位、实施效果打折扣、制度机制不健全、改革推进不协调等问题,提出建设性意见,促进政令畅通,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各项改革协调推进。

  ——高质量推进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全覆盖。建立健全重大政策跟踪审计工作制度。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跟踪研究“十四五”期间党中央国务院和市、区党委政府出台的重大政策措施、决策部署、制度要求,因时因势把握审计重点。每年选择若干项重大政策措施,集中力量开展专项审计,一个方面政策跟踪审计内容原则上列为一个项目,发挥专业优势,确保审深审透。明确市审计机关和区审计机关在政策跟踪审计中的定位,对区基层落实情况要有一定的抽审面,客观反映政策落实的实际效果,推动政策落地见效。除单独立项的政策跟踪审计项目外,在其他各项审计中,都要关注相关领域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并将审计发现的相关问题和情况纳入政策跟踪审计结果。

  ——聚焦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跟踪审计重点事项及内容。围绕政策措施落实落地,重点关注各区、各部门单位贯彻落实重大政策和战略决策的具体部署、执行进度和实际效果,关注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区域协调和城乡融合发展情况,及时发现和纠正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等问题,促进政令畅通。围绕配套制度和体制机制建设,重点关注制度更新完善、机制建立健全等情况,及时反映制度机制跟不上形势发展变化需要、法律法规不合时宜、阻碍政策决策落实等问题,促进制度创新和机制完善。围绕各领域改革推进,重点关注改革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提出建设性意见,形成具有全市推广价值的好经验、好做法,推动总结经验、积极探索,促进改革协调推进。围绕政策落实中涉及的重大项目和资金,重点关注项目建设运行、资金管理使用、成本绩效等情况,及时揭露和查处重大失职渎职、重大损失浪费、重大风险隐患、重大违纪违法等问题,推动整改问责。

表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2 政策落实跟踪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审计

  以促进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动首都集约高效发展,推动基本形成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主干构架为目标,根据京津冀协同发展不同时期的目标任务,联合天津、河北审计机关,对重大战略推进落实情况、重要资金保障情况进行跟踪审计,发挥审计的保障作用。

  ——高质量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审计全覆盖。对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任务实行审计全覆盖,对相关政策落实、机制建立、资金保障、工作目标实现以及项目实施绩效等情况进行全面审计。每年至少选择一个涉及区域协同发展的重要事项或涉及三地的国家战略性部署开展跟踪审计。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落实情况审计重点领域及内容。围绕推进“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重点关注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领域综合治理、精品片区创建等情况,促进首都减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围绕城市副中心建设,重点关注副中心基本框架建设、产业集群打造、通州区与北三县协同发展等情况,推动建设北京发展新高地,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桥头堡”。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格局构建,重点关注区域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产业协同发展等情况,促进完善区域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体制机制,推动构建职住协同、功能互补、产业配套的首都现代化都市圈。围绕办好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重点关注组织协调及筹办任务落实、场馆及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场馆可持续利用等情况,督促严格预算管理,控制办奥成本,实现精彩办赛和节俭办赛相统一。围绕协同推进科教兴国等国家战略落实,重点关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重大科技政策落实等情况,推动京津冀科技教育领域协同发展。

表3 京津冀协同发展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3 京津冀协同发展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四)城市治理情况审计

  以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加快建设具有首都特色的韧性、绿色、智慧、健康、宜居城市为目标,加强城市治理领域重大政策、规划落实和重点项目、资金审计。推动城市治理各领域基础性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基层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社会治理总体效能持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促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

  ——高质量推进城市治理审计全覆盖。对承担城市运行管理和综合治理等工作职责的部门和单位,进行全面审计。对城市运行管理重大政策措施落实情况,专项资金和重点支出资金管理、使用及绩效情况,每年开展专项审计。

  ——聚焦城市治理审计重点领域及内容。围绕城市精细化管理,重点关注城市运行管理情况,反映城市管理中的突出矛盾,及时揭示城市运行中的风险隐患,促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围绕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重点关注城市更新政策落实、城市更新项目实施等情况,推动城市建设发展由增量开发建设向城市更新转变。围绕创新超大城市基层治理,重点关注简约高效基层管理体制构建、社区服务功能优化、街道乡镇购买社会组织服务制度建设等情况和新一轮回天地区行动计划落实过程中基层社会治理情况,推动构建具有首都特点的超大城市基层治理体系。

表4 城市治理情况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4 城市治理情况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五)财政审计

  以促进全面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提高公共财政管理绩效为目标,加强财政审计力度,推动构建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管理制度,建立健全与首都城市战略定位相适应的权责法定、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竞争有效的现代财政体制,探索建立政府财务报告审计制度。

  ——高质量推进财政审计全覆盖。加大对本级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以及决算草案的审计力度,持续巩固和深化市区两级一级预算单位审计全覆盖成果。坚持对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社会保险基金预算“四本预算”审计全覆盖,每年对一级预算单位实行全覆盖审计;每年选择部分重点行业所属基层预算单位进行现场审计,组织重点行业对所属基层预算单位开展内部审计,推动实现重点行业基层单位5年轮审1遍。

  ——聚焦财政审计重点领域及内容。围绕财政预算执行过程和结果,重点关注财政预算收入统筹和管理情况,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与财政资金直接相关的政策目标、投资项目、重大任务的落实和推进,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转移支付制度落实和资金管理使用,财政支出标准化建设、政府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政府过“紧日子”政策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等情况,深入揭示预算执行中各类违规问题和管理不规范问题,推动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约束和全成本绩效管理。围绕财政稳健运行与政府负债管理,重点关注财政运行风险、政府债务风险防控、隐性债务化解和地方政府债券资金使用绩效等情况,促进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围绕政府财务状况和运行情况的真实、合法、效益,探索开展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政府和部门管理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经营情况,推动完善权责发生制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促进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表5 财政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5 财政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六)公共投资审计

  以推动落实北京市“十四五”规划重大公共建设项目,提高政府投资绩效为目标,加强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审计监督,努力拓展审计监督广度和深度,促进扩大有效投资,优化投资结构,提升投资效能。

  ——高质量推进公共投资审计全覆盖。深化投资审计转型,依法全面履行投资审计监督职能。对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重大工程项目进行重点审计;对关系全局性、战略性、基础性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开展跟踪审计;积极探索开展对涉及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的新型投融资模式、新型建设模式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审计监督。

  ——聚焦公共投资审计重点内容。围绕基本建设预算管理,重点关注政府投资计划项目安排,基本建设预算资金的管理、分配和使用等情况,推动创新规范政府投资管理,促进完善政府投资监督管理体制机制。围绕重大公共工程项目实施,重点关注北京市“十四五”规划及其他专项规划确定的重大公共工程项目的推进实施,以及重点领域建设项目的建设管理、成本管控、投资绩效,促进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扩大有效投资、优化供给结构、提高投资绩效。围绕政府投资项目成本管控,落实北京市优化市政府投资项目决策审批改革方案的要求,重点关注建设项目在立项决策、项目审批、预算执行、竣工结(决)算等环节的执行情况,强化投资概算硬约束,对结算超投资的重大项目开展专项审计,推动政府投资项目高效审批和成本有效管控。

表6 公共投资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6 公共投资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七)企业与金融审计

  以促进国资国企和金融机构深化改革、提质增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为目标,加强对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监督,加强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机构),以及国有资本和国资监管的审计,推动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增强国有经济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

  ——高质量推进企业与金融审计全覆盖。结合国有企业分类改革,区分国有企业功能类别、国有资本和国有资产规模、管理等情况,确定重点审计对象和审计频次。对国有及国有资本占控股或主导地位的企业(含金融机构),5年内轮审1遍,持续对国有资本和国资监管开展专项审计。推进建立国有企业总审计师制度,充分发挥内部审计职能作用,完善管理体制机制,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推动国有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聚焦企业与金融审计重点领域及内容。围绕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经营管理,重点关注资产负债损益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促进国有资产(资本)保值增值,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维护首都经济安全。围绕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重点关注国有企业法人治理结构、混合所有制改革、国有资本布局、科技创新等情况,促进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化经营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推动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围绕国家金融政策落实,重点关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文化金融等发展情况,推动国家金融政策法规落地实施,促进国有金融资本保值增值。围绕境外国有资产管理,重点关注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落实“走出去”战略和共建“一带一路”、开展境外投资和跨境金融服务等情况,促进提升境外投资服务和管理水平,保障境外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安全、规范、高效。围绕国外贷援款项目管理,重点关注国外贷援款项目财务收支、项目执行和绩效情况,促进提高项目质量和外资使用效益。

表7 企业与金融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7 企业与金融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八)资源环境与乡村振兴审计

  以深入实施绿色北京战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任中)审计、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领域专项审计,促进领导干部切实履行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推动首都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完善。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率先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为目标,加强“三农”领域相关政策和资金的专项审计,推进城乡统筹融合发展、促进相关政策落实落地。

  ——高质量推进资源环境与乡村振兴审计全覆盖。加强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以及承担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部门(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审计,对规定范围内的审计对象,原则上5年轮审1遍。加强对重点领域资源环境专项审计,每年不少于1项。统筹实施乡村振兴审计,安排专项审计项目每年不少于1项。

  ——聚焦资源环境与乡村振兴审计领域重点事项及内容。围绕提升生态环境容量,重点关注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管控、山水林田湖草系统保护和治理、生态涵养保护、城乡生态环境建设等情况。围绕改善生态环境质量,重点关注大气污染协同治理、水污染防治和水生态保护、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固体废物治理等各项污染防治攻坚战任务落实情况。围绕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重点关注重点领域减排降碳、产业绿色化发展、以能源和水资源为主的资源高效集约利用等内容。围绕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重点关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保护补偿制度、生态环境保护责任体系和监督体系等情况。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重点关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民生保障、乡村文化发展、基层治理体系建设和改革等方面内容。

表8 资源环境与乡村振兴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8 资源环境与乡村振兴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九)民生审计

  以满足市民“七有”要求“五性”需求,推动加强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在更高水平上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做好民生领域重大政策、重点资金和项目审计,促进健康北京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教育、社保、住房、养老、体育等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

  ——高质量推进民生审计全覆盖。深化卫生健康、社保、就业、教育、住房、养老、体育等重点民生领域政策、资金和项目审计全覆盖。四项社会保险基金原则上5年轮审1遍。根据审计署统一部署和全市重点任务进展情况,每年选择若干项民生领域重大政策措施开展跟踪审计,5年实现重大民生领域政策审计全覆盖。

  ——聚焦民生领域重点事项及内容。围绕健康北京建设,重点关注首都公共卫生管理体系、医疗卫生健康服务体系、城市人口均衡发展、建设体育强市等情况,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促进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重点关注就业优先政策落实情况,促进防范化解规模性失业风险,不断提升就业质量。围绕推进首都教育现代化,重点关注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和教育体制改革,促进加快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围绕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重点关注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体系完善情况,促进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稳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围绕完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重点关注住房保障政策落实和各类住房有效供给、住房公积金等住房制度改革相关措施推进情况,推动构建与城市功能定位和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住房体系,满足市民不同层次住房需求。

表9 民生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9 民生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十)经济责任审计

  以强化干部管理监督,促进干部履职尽责、担当作为为目标,加强对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事业单位主要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范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深化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健全完善具有北京特色的经济责任审计监督体系,促进领导干部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

  ——高质量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细化经济责任审计对象分类,积极完善分类审计模式和配套管理机制。对任期必审、任中为主的审计对象,原则上5年轮审1遍。对任期抽审、交接补充的审计对象,原则上每年抽取10%,其他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和借助内部审计结果为主要审计监督手段。对交接为主、按需抽审的审计对象,以离任经济事项交接和借助内部审计结果为主要审计监督手段。突出重点、扫除盲点,推进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全覆盖。

  ——聚焦经济责任审计领域重点事项及内容。围绕领导干部权力运行和责任落实,对地方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干部、党政工作部门和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国有企业主要领导人员,根据不同类别、不同级次、不同区(部门、单位)领导干部履职特点,进一步规范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和重点。重点关注贯彻落实党和国家重大经济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区(部门、单位)重要发展规划制定、执行和效果,财政财务收支和经济运行风险防范,以及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和遵守廉洁从政规定等情况。加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体系建设,完善科学合理的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准确界定责任,鼓励探索创新,支持担当作为。加强经济责任审计结果运用,充分发挥市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联席会议作用,健全完善具有北京特色的领导干部监督评价和以问责问效为核心的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工作机制,将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以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参考。

表10 经济责任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10 经济责任审计“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十一)督促审计查出问题整改落实

  以审计整改工作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提高审计整改制度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审计整改工作质量和效率。严格落实审计整改跟踪督促检查责任,健全审计查出问题整改长效机制,督促审计查出问题全面整改落实,推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实现审计工作闭环。

  ——推动健全审计整改责任落实机制。推进被审计对象履行整改主体责任,督促被审计对象全面整改审计查出的问题,认真研究落实审计提出的意见建议。推进主管部门履行监督管理责任,督促主管部门指导本领域整改工作,完善制度机制。强化审计机关督促检查责任,对审计整改情况每年开展跟踪督促检查,及时组织审计整改“回头看”,推动有关部门单位系统性整改,举一反三,建立健全相关长效机制,着力破解“屡审屡犯”问题。

  ——聚焦审计整改工作重点事项及内容。严格落实对账销号制度。对审计查出的问题逐项逐条摆列清单,详细说明问题表现、违规性质、法规依据、整改要求和时限等要素,不断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提示提醒机制,促进相关部门单位未病先防、未审先改。科学合理提出整改要求。对能够立行立改的问题,提出明确、具体、可操作、标准统一的整改要求。对管理类问题,提出堵塞管理漏洞、完善制度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加强研究,举一反三。对涉及体制机制或相关法规政策不完善的问题,提出深化改革、完善体制机制的意见建议,督促有关部门单位研究改进。完善整改跟踪检查机制。要将以前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后续审计关注的重点,对整改不力又未说明原因或原因不充分、对审计查出问题屡教屡犯,或者重大、普遍的问题,要开展专项行动,坚决查处,形成震慑。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审计机关要依法依规进行约谈,对整改不力造成重大影响及损失的,相关单位要严肃追究责任。完善整改联席会议制度。审计机关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加强审计结果情况交流、会商研判,促进审计结果共享和审计整改衔接配合,一体推进源头治理。加强与其他监督部门的合作,推动审计监督与纪检监察监督、人大监督、司法监督、党委和政府督查协调配合,形成更有效的审计整改合力。健全审计整改工作报告机制。推进被审计单位的整改结果在书面告知审计机关的同时,向同级政府或主管部门报告,推动审计结果及相关整改情况按照法定程序向社会公开。

表11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十四五”工作任务

表11 审计查出问题整改“十四五”工作任务.png

  四、保障措施

  (一)坚持和加强党对审计工作的全面领导

  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审计管理体制改革成果,认真落实党对审计工作全面领导的各项制度,坚决贯彻落实党对审计工作的各项要求,在推动北京“十四五”规划落实过程中更好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不断强化政治机关意识。把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和首要政治任务抓紧抓实,不断增强审计工作的政治属性和政治功能,推动审计机关由国家机关、专业部门向首先是政治机关、发挥宏观管理部门作用转变,推动审计干部由业务干部向懂业务、具备党政干部思维的干部转变,提升审计工作和审计人员适应新形势、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和水平。

  ——健全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工作机制。完善推动党中央关于审计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机制,严格执行审计领域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客观真实、规范有序请示报告审计领域相关重大情况。加强市委审计委员会对各区委审计委员会的领导,通过规划计划、工作调度、请示报告等,聚合审计目标,统筹审计资源,做到审计工作全市一盘棋。完善党委审计委员会审议事项、重要指示批示的督查督办机制,确保习近平总书记对审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有效落地。优化审计委员会办公室运行机制,加强与本级审计机关的工作衔接。

  ——强化上级审计机关对下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强化市级审计机关对区级审计机关的领导、业务指导和监督。严格执行区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向市审计局党组述职报告制度,推进全市审计机关干部上下层级交流,持续推进审计管理体制改革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二)加强审计业务管理

  坚持以审计项目为核心,以确保审计质量为目标,创新审计理念,优化管理方式,不断提升审计监督效能。

  ——加强审计计划管理。优化审计项目立项机制,加强前瞻性思考和全局性谋划,加强年度计划和五年规划的衔接。坚持“打开大门做计划”,按照“两级建库”和“三个一批”的要求,完善宏观政策库和专业领域政策库,编制完善项目储备库,实行动态滚动调整,原则上年度审计项目应在项目储备库中筛选确定。加强审计计划与审计资源的匹配,综合考虑中央、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上级审计机关审计计划安排、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审计机关审计资源等因素,合理安排审计项目。推进市、区审计机关之间审计项目计划的协调,对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统筹全市审计机关力量组织安排。探索审计项目后评估工作,评估效果、总结经验、分析得失,推动后续审计项目计划更加科学合理。

  ——加强审计质量管理。在开展试审或对被审计对象进行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科学制定审计工作方案、实施方案。执行重大项目审计方案论证制度,从源头上保证审计的精准性。加强审计现场管理,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加强进度控制,严格审计发现重大问题及时报告制度,确保实施方案落实。创新审计复核审理方式,探索开展研究式审理。健全审计业务分级质量控制,落实审计结果质量把控、审计业务会制度,加大审计质量监督检查和考核力度,严格实行重大审计质量问题责任追究制度。加强优秀审计项目培育,发挥优秀审计项目的示范引领作用。

  ——积极推进研究型审计。强化审计工作就是调查研究的理念,把研究贯穿审计工作全过程。在审计前,全面研究相关审计领域政策、规划、体制、制度、机制、历史情况、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在审计中,重点研究审计工作目标、范围、重点、方法步骤、组织方式、技术方法、评价指标,特别是问题背后的原因及相关领域体制机制问题。在审计后,做好分析研究,坚持把审计发现的问题置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审视,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建议,形成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和调研报告,推动加强管理、完善制度、深化改革。

  ——全面加强成本绩效审计。强化成本意识和绩效审计理念。将绩效内容融入各审计业务类型中,依法将政府、部门、单位制定落实政策、组织开展项目、管理使用资金等情况纳入绩效审计范围,注重加强对部门单位的整体绩效和重点项目绩效的审计,促进合理决策、改善管理、提高绩效。加强对重点专项资金的绩效审计,促进财政资金发挥更大效益。探索绩效审计评价体系,制定科学的评价指标和考核标准。建立与政府督查、绩效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推动构建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三)加强审计信息化建设

  坚持科技强审,按照统筹推进、重点突破、系统研究的工作思路,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在审计领域的深度应用,逐步提升审计创新应用的能力和水平。

  ——创新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应用。充分利用本市人才、科技、教育等方面的资源优势,探索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与审计工作深度融合,拓展数据分析技术方法在审计工作中创新应用场景,打造一批可实用、可体验、可应用的财政、社保、企业和经责等审计业务领域的“样板间”,健全审计数据分析体系,坚持现场审计与非现场审计相结合,推动数据资源开发利用,健全常态化数据分析工作机制。以现场审计和非现场审计结合为支撑,进一步提高运用数据分析发现问题、评价判断、宏观分析能力,实现审计工作“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加强数据分析团队和数据分析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实用优秀的信息技术转化为审计能力和管理能力。

  ——加快推进“金审工程”三期项目建设和应用。积极建设应用国家审计大数据中心北京分中心、审计综合作业平台、审计数字化管理平台和综合服务支撑等系统,构建纵向联动、上下联通的一体化工作格局。坚持以审计工作需求为导向,设计开发涵盖“两级建库”“三个一批”、网格化成果管理等具有北京审计特色的京OA管理系统,实现审计项目全流程智能化管理,全面利用审计政策库、审计计划库、审计成果库、审计对象库等数据库建设成果,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和效率。

  ——完善审计业务电子数据管理机制。建立健全财政、社保、企业和工商等领域数据定期报送机制,规范审计项目实施期间数据采集行为,加大数据采集力度。按照审计署行业数据规划和有关要求,制定数据分类分级规范,开展审计业务电子数据标准化治理,建设财政、社保、企业等审计标准数据库,实现不同领域、不同行业、不同层级数据的横向、纵向贯通,持续提升数据质量。运用新技术和新工具,提高标准化工作的自动化、智能化水平,逐步建立标准化的采集流程、技术和方法,形成长效机制。

  ——构建审计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大审计网络和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力度,加强安全认证、审计等防护手段应用,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及态势感知分析能力,逐步形成事前防御,事中防护和事后响应的全方位安全保障能力。建立健全全市审计机关网络信息安全通报机制,指导区级审计机关做好审计专网安全管理工作。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全面深入查找问题和隐患,建立整改台账,探索区级审计机关远程网络安全扫描及检查工作。

  (四)提高依法履职水平

  健全完善审计制度机制,加强对审计权力运行的监督和制约,提高审计机关依法履职水平,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完善审计法规制度体系。不断健全和完善北京审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法规制度体系。贯彻落实修订颁布的《审计法》及其实施条例、国家审计准则,推进《北京市审计条例》修订工作。及时总结经验,把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推动出台专业领域审计工作制度、指导意见、审计指南等,加快形成各专业审计制度规范。落实《北京市内部审计规定》,促进完善现代财政制度和现代国有企业治理相适应的内部审计体系。完善审计购买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审计机关核查社会审计机构审计报告工作机制,提高审计工作的规范性。

  ——建立健全常态化“经济体检”工作机制。区分常审、轮审、抽审三种类型,分类管理审计对象库,明确常态化“经济体检”的内容、方式、频率,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强化“一盘棋”思想,加强全市审计工作统筹,提高统筹效率,推进审计项目和审计资源优化配置。健全综合分析研判机制,提升审计成果的应用水平。完善系统性审计整改长效机制,推动破解“屡审屡犯”问题。完善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两张网”工作机制,探索建立审计工作联络员和内部审计工作指导员制度,加快建立审计机关、行业主管部门、相关单位之间权责清晰同向发力的内部审计指导监督体系。

  ——加强贯通协调发挥监督合力。加强审计监督与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的有机贯通、相互协调,提高联合监管效能。推进审计监督与人大预决算审查监督、国有资产监督和政府债务监督的有机结合,形成监督合力。健全审计监督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巡视巡察、公安及其他有关部门单位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与财政、统计、国资等部门的联动,在信息互通、会商研判、线索移交、调查取证、成果共享和推动整改等方面加强协作配合。

  ——完善成果运用机制。加强对审计成果的立体性多层次开发运用,推进跨领域、跨部门、跨层级、跨年度的审计成果整合应用。完善审计成果库建设,建立健全审计成果综合管理数据库和共享平台机制,健全完善审计发现问题提示提醒机制,提升审计报告、审计信息、审计公告的质量,更好发挥审计成果在服务决策中的参考作用。加强审计理论研究,强化审计决策咨询智库建设,发挥审计学会作用,加强青年审计研究人员培养,为提高审计成果质量提供理论和人才支持。依法依规加大审计结果公开力度,倒逼审计成果质量提高和有效运用。

  (五)加强审计机关党的建设和队伍建设

  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审计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深入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方针,加强审计干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审计干部队伍,确保“十四五”时期审计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坚持政治引领。不断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在经济监督中体现政治导向、政治要求。树牢人民立场,把党的初心使命贯彻落实到具体审计工作中,促进党的行动纲领、战略目标、工作蓝图有效落实。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强化审计机关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形成更多具有北京审计特点的党建品牌,促进机关党建与审计业务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党员之家”“干部之家”“职工之家”作用,有效激发组织生机活力和干部工作动力。

  ——强化能力建设。以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专业上的内行人为目标,加强政治能力建设,健全理论学习常态化机制,以是否符合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是否符合党中央决策部署和重大改革方向,作为开展审计工作、研判审计事项、做出审计结论的遵循和标尺,不断培养审计干部的大局意识,把“两个维护”落到实处。加强专业能力建设,建立健全审计干部专业能力评价标准,统筹培训资源,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深化“以审代训”,着重锻炼审计干部“能查、能说、能写”的能力。加强宏观政策研究能力建设,创新审计理念,形成从微观角度查纠问题、揭示风险隐患,从宏观角度反映经济社会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在防范经济社会运行风险、研判经济发展趋势、完善宏观政策措施等方面提出建设性意见和建议的审计风尚。加强审计信息化能力建设,着重强化审计干部大数据思维,增强数据先行观念,提高运用大数据分析发现疑点、查核问题、评价判断的能力。

  ——弘扬务实作风。启动干部队伍建设三年行动,着力锻造“脚踏实地、扎实苦干、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审计精神。坚持依法审计,在法定职责、权限和程序内行使审计监督权,做到审计程序合法、审计方式遵法、审计标准依法、审计保障用法,提升审计的权威性和公信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寻根问底,把握规律,始终做到查真相、说真话、报实情。坚持客观求实,认真贯彻“三个区分开来”重要要求,全面落实市委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市审计局关于“三个区分开来”的指导意见及其具体操作办法,全面、辩证、历史地看待审计发现问题,充分听取被审计单位和有关方面的意见,审慎做出评价和结论,根据变化的形势和环境,提出解决新矛盾、新问题的意见建议,确保审计工作经得起时间检验。

  ——健全完善选人用人机制。贯彻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落实新时代好干部标准,认真做好干部选拔、管理、使用工作,树立有为者有位、能干的能上、优秀的优先的用人导向。巩固深化数据分析团队、青年突击队、政策研究团队建设成果,提升审计实务导师制实施成效,加快培养年轻干部和业务骨干。强化实践锻炼,推进干部轮岗交流,在艰苦一线锻炼年轻干部。建立健全德才兼备、以德为先、任人唯贤、人岗相宜的选拔任用机制,构建“老中青”培养梯队,以正确用人导向引领干事创业导向。拓宽审计队伍入口,探索开展选调生招录工作,为审计队伍注入新鲜血液。健全正向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加强对敢担当善作为干部的激励保护。建立健全量化考核评价标准,完善职务职级晋升机制。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拓展事业编制审计人员发展渠道。

  ——加强纪律建设。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持续纠治“四风”,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严格执行各项财经纪律,依法公开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使用情况等。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严格执行审计“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审计“八不准”工作纪律,常态化开展警示教育,深入开展专项监督检查,深化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监督制约,加强审计机关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内部审计,抓好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抽查核实和重大事项请示报告制度的落实。加强审计文化建设,构建全市审计机关宣传联动格局,弘扬审计精神,恪守审计职业道德,推动形成依法审计、文明审计、廉洁审计的良好氛围。

  (六)切实抓好规划实施

  本规划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市区党委审计委员会要加强组织领导,审计委员会办公室对规划进度和成效进行日常监督、中期检查和效果评估。审计机关应根据本规划要求,细化目标举措,研究制定具体落实措施和方案,切实抓好贯彻落实,必要时,可制定并实施与本规划相配套的专项规划,确保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地见效。

分享: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首都之窗”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