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清理隱性壁壘優化消費營商環境實施方案》解讀

日期:2023-01-30 09:00    來源:北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分享:
字號:        

  一、制定背景

  北京作為特大型城市,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超過60%,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五年來,北京市持續深入推進消費領域供給側改革,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794.2億元;每人平均消費支出42683元,比2017年提高14%;網路零售額佔社零總額比重達到39.7%,直播電商交易額超過1萬億元。全市11類便民商業網點11.6萬個,實現全市社區基本便民商業服務功能全覆蓋。全市離境退稅商店數量超千家,在全國城市居首位。2022年落地首店811家,其中國際品牌佔比12%,北京老字號認定總數達到223家。

  2022年以來,北京市認真貫徹黨中央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疫情影響,促進消費加快有序恢復,出臺實施了《關於助企紓困促進消費加快恢復的具體措施》,在助企紓困、穩增長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北京市加快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各部門、各區持續推出系列促消費活動。“乙類乙管”後特別是春節期間,消費潛力被進一步激發,商業人氣回暖,旅遊消費市場持續向好,文體娛樂活動豐富多彩。

  在出臺促消費政策的同時,北京市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助企紓困、落實穩經濟的重要抓手,將清理隱性壁壘與恢復擴大消費有機結合,積極主動作為,下好改革先手棋、打好發展主動仗,清理制約企業發展不合理的限制,堅持不懈深化“放管服”改革,切實回應企業合理訴求,激發市場主體活力,釋放消費潛力,為2023年經濟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二、主要特點

  《實施方案》體現了以下4個特點:

  一是堅持首善標準,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北京市認真貫徹中央經濟工作會精神,落實國家擴大內需戰略要求,把恢復和擴大消費擺在優先位置,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消費覆蓋餐飲、零售、電商、文化娛樂、休閒旅遊等多重業態,市場主體數量大,與廣大市民生活關係最為密切。《實施方案》堅持問題導向和創新發展,以消費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創造新需求,聚焦消費領域企業全生命週期堵點痛點問題,著力破除制約擴大消費的制度機制障礙,培育和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和創新能力,全面促進消費恢復,加快消費提質升級,有效滿足群眾消費需求,營造國際一流的消費營商環境。

  二是緊扣“五子”聯動,服務首都高品質發展。立足首都城市功能定位,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領和創造新需求。近年來,北京市不斷推進消費領域供給側改革,呈現結構優化、業態創新、品牌升級的整體發展趨勢。企業是創新産品供給、提供就業崗位的主要力量,《實施方案》重在通過實施一系列的改革舉措,打通影響企業發展的痛點和堵點,增強企業的獲得感,為企業持續經營、創新發展保駕護航。

  三是聚焦重點領域,覆蓋七成以上的居民消費。結合北京消費特點和發展趨勢,聚焦餐飲、連鎖超市和便利店、大型商場、電商零售、新能源車、民宿、文化演出、新消費品牌孵化8個業態。其中,商場、新能源汽車是居民消費升級的主要場景和産品;餐飲、連鎖超市和便利店企業數量大,與居民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文化産業是北京最具代表性和傳播力的優勢行業,新消費品牌體現了文旅商融合的發展趨勢,鄉村民宿為提升市民旅遊休閒品質、提高農民收入架起橋梁紐帶,網上購物已經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方式。這些業態覆蓋了70%以上的居民消費,具有較強的代表性,本次改革既包括準入準營、監管執法等共性任務,還立足各業態所處不同發展階段、行業特點,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個性化改革任務,讓政策更精準、企業獲得感更強。

  四是堅持問題導向,務實推動51項改革任務打通痛點堵點。近年來,本市營商環境持續改善,特別是商事登記制度改革效果最為明顯,企業辦事率持續提高,材料、時間、成本進一步壓減。但消費領域企業數量眾多、經營形態豐富、商業模式創新快,需要辦理各種事項更加迅速、靈活、簡便、個性化。按照市政府要求,市發展改革委會同市商務局、市政務服務局、市市場監管局等部門深入開展調研,聚焦餐飲、電商等8個重點消費業態,先後與16個部門、6家行業協會、145家各領域企業座談。企業反映審批減少後減負仍不明顯、監管執法柔性不足、政務服務專業性不強等問題。《實施方案》從企業全生命週期入手,排查制約企業發展的管理制度機制障礙,從審批、監管、服務各環節提出小切口、務實效的改革任務,打造更優的消費營商環境。

  三、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包括四方面51項任務:

  (一)優化和完善消費企業準入準營制度

  聚焦進一步放寬消費企業市場準入,簡化辦理流程,優化工程建設審批手續,加大電子證照推廣應用力度,提出5方面15項改革任務,推動實現企業“想進進得來”。

  一是優化食品經營許可證辦理流程。針對企業提出的食品經營許可通過率低、核查時間長,存在多頭跑、多次跑的問題,推動實現食品經營許可全程網辦,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探索遠端核查,線上發放電子證照,簡化食品經營許可變更、延續、補辦等手續,實現企業線下辦事“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對於變更可即時辦理項目的(實際經營場所未改變、經營項目減項且佈局流程及主要設備設施未發生變化)、申請遺失或損毀許可證補發的、申請登出的,不再進行現場檢查。

  二是加快推進連鎖零售行業證照辦理便利化改革。著力解決因歷史遺留問題導致缺少産權證明或産權歸屬不明晰,無法辦理營業執照或許可的問題,由各區制定區域性住所(經營場所)登記管理措施,符合相關條件的予以辦理營業執照。深化“一照多址”改革,明確食品經營許可、第二類醫療器械備案等事項配套管理措施和監管執法細則。為連鎖企業提供集中批量辦理業務,減少企業重復預約辦事。全面推廣“線上導辦”,統一線上線下辦理標準,提高線上辦理通過率。鼓勵有條件的體育場館、醫院、公園、地鐵、科技園區等單位引入品牌連鎖便利店。

  三是提高商業設施裝修改造審批效率。針對企業提出的商業設施外立面裝修改造辦理規劃許可專家論證環節多、時間長問題,明確論證時限,合併市區兩級專家諮詢論證。針對企業提出的既有建築改造不適用現行消防設計標準,規劃審批難度大、專家論證週期較長的問題,完善既有建築改造工程消防設計指南,及時梳理總結傳統商場改造“一店一策”經驗,固化已通過“一事一議”專家論證方式明確的消防設計標準規範,為市場主體實施改造提供技術依據和指導。

  四是持續改進建設工程消防驗收及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針對建設工程消防驗收標準執行不統一,多次整改、反覆核驗的問題,加強對消防驗收標準的解讀和對現場驗收人員的培訓力度,明確告知整改要求和整改合格標準。加強公眾聚集場所投入使用、營業前消防安全檢查事前指導和服務,有效降低事後檢查不通過比例,減少對企業正常經營干擾,對確需停業整改的,嚴格落實一次性告知制度。

  (二)進一步規範對消費企業監管執法

  聚焦深入推進綜合監管、柔性監管改革,加強監管的科學性、規範性,提出4方面7項改革任務,推動實現“有事管住,無事不擾”。

  針對企業反映的執法頻次高、標準不一致,企業疲於迎檢、整改的問題,深入推進“6+4”一體化綜合監管,制定“一業一冊”“一業一單”,開展“一業一查”“一業一評”。在食品安全等領域運用現代資訊技術實施非現場監管。推動城市管理領域完善輕微違法行為依法免予處罰制度,統一基層執法標準,明確輕微免罰適用情形。進一步明確基層日常監督執法的範圍、內容、規則、標準等並向市場主體公開,接受社會監督,鼓勵基層市場監管、城管執法、公安、消防、應急管理等部門開展跨部門聯合監管執法,解決標準不一致等問題,避免給企業正常經營帶來不必要的干擾。

  (三)推動符合消費企業特色的改革創新

  聚焦促進消費提質升級的創新經營需求,進一步放寬準入限制,調整工作流程,完善標準規範,提出8方面24項改革任務,推動實現“企業有創新,政府跟得上”。

  一是加快規範商圈廣告、外擺、展示、促銷等事項辦理流程和標準。針對企業反映的戶外廣告設施設置規劃編制進展慢、外擺經營缺少管理實施細則、戶外展示設施管理規則不明確、舉辦活動管理不規範等問題,完善戶外廣告設施管理配套制度,制定實施商圈外擺經營管理規則,優先出臺位於重點商圈的規劃,及時公開戶外廣告設施、牌匾標識設置方案。在重點商圈組織開展外擺試點,由區政府統籌組織相關部門劃定外擺位,明確外擺時間、經營品類等細則,由經營者向所在街道進行網上報備,由街道對細則落實情況進行監管。出臺戶外展示設施設置標準規範及管理細則,明確辦理流程、申請材料、辦理時限等內容並向社會公佈。優化促銷“無需許可活動報告”內部管理流程,屬地公安、消防等部門提前開展安全指導。

  二是優化電商零售發展環境。針對企業反映的融資難度大、“一企一策”希望加快落地、跨境電商經營範圍有限等問題,引導金融機構提供專項信貸額度、優惠利率(費率)、靈活調整還款安排等差異化服務,加快落實“一企一策”重點平臺企業指導幫扶方案,積極爭取跨境電商零售進口産品擴圍,延伸拓展跨境電商線上線下業務融合,研究探索依託市內商圈、超市等消費場景設置自提櫃、前置倉的跨境體驗消費新模式。

  三是優化新能源車消費環境。針對充換電設施落地難,選址佈局缺乏統一清晰管理,二手車交易服務體系建設滯後等問題,制定實施充換電設施發展規劃,形成全市車站相隨、場景互補、智慧高效、安全便捷的車用新能源補給設施網路和服務體系。研究二手新能源車檢測和評估標準,進一步完善新能源車報廢實施細則。

  四是規範鄉村民宿準入標準和流程。針對企業反映的各區服務水準差異大,開辦準備材料多、週期長,衛生審核標準高,抗震鑒定報告成本高等問題,加強市級統籌,推廣全環節多部門培訓指導、聯合審核、聯合監管模式,制定符合鄉村民宿行業特點的衛生、安全等審核標準,優化生態涵養區鄉村民宿空間佈局。

  五是優化文化演出管理。針對企業提出的文化演出許可審批週期長,辦理演出場所經營單位備案證明門檻較高的問題,將舉辦大型演出活動涉及的營業性演出許可、大型群眾性活動安全許可等審批服務事項整合為“一件事”,實行並聯審批、全程網辦。加快出臺本市演藝新空間相關政策、標準、規範,開展北京市演藝新空間試點工作。研究出臺密室劇本殺等新型文化業態內容管理規定,明確市區主管部門及管理職責,細化內容審查標準、流程。

  六是完善新消費品牌孵化服務機制。針對企業反映的孵化基地註冊登記住所資源不足,初創品牌對商標、專利等知識産權保護意識和保護能力不強,經常發生商標被搶注、外包裝遭侵權、特色産品被抄襲等問題,明確在掛牌的新消費品牌孵化試點基地內,由所在區評估後確定同一地址可登記註冊企業數量並向社會公開。發揮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區中心的作用,為企業提供知識産權公共服務,嚴厲打擊惡意搶注和囤積商標等行為。

  (四)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政務服務

  聚焦增強普惠性政務服務供給,切實增強企業獲得感,提出3方面5項改革任務,推動實現“服出便利、服出實惠”。

  一是完善商圈統籌管理機制。針對重點商圈缺乏公共空間利用、周邊交通配套、專項規劃制定等綜合協調管理的問題,逐一明確重點商圈管理責任單位,結合商圈分級分類標準,對責任單位授權在商圈內行使廣告牌匾設置、外擺位管理、促銷活動報告、公共區域展示裝置設施等公共管理服務職責。

  二是統籌推進商圈改造提升和交通配套。針對大型商場周邊停車難、道路擁堵、地鐵口不連通,商圈內各類停車設施難以共用,公交運作時間與商圈營業時間不匹配等問題,編制商圈交通組織方案,重點增強商圈內外連通,科學提升路網密度,提升地上地下交通連接程度,推進停車設施共享共用。

  三是推進商圈智慧化基礎設施升級。針對大型商業設施數字基礎設施升級配建標準,5G改造進樓難、額外費用高,樓宇物業數字化改造積極性不強等問題,將5G網路信號覆蓋提升行動覆蓋到重點商圈,研究細化5G基礎設施技術標準和室內分佈系統建設標準。提高設備安裝的合理性,鼓勵商場物業減免電信企業有關費用,推動為室內分佈系統設備安裝獨立電錶,服務電信企業使用直供電。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