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31日,北京市第十五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自2022年5月1日起實施。條例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立足於國務院批准的《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落實國家授權改革要求,將自貿試驗區改革創新舉措固化為制度規範,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一、立法背景
建立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以下簡稱自貿試驗區)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重要戰略舉措。2020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宣佈支援北京打造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設立自由貿易試驗區。國務院公佈了《中國(北京)自由貿易試驗區總體方案》,明確了自貿試驗區建設的目標任務和措施。2021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指出,“中國將加強服務領域規則建設,支援北京等地開展國際高水準自由貿易協定規則對接先行先試,打造數字貿易示範區”,為自貿試驗區建設進一步指明瞭方向。
為了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黨中央、國務院批復要求,有必要制定專門的地方性法規,明確自貿試驗區管理運作機制和改革創新措施,推動形成與國際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為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堅實的法治保障。
《條例》在起草時,充分考慮自貿試驗區立法綜合性強、涉及面廣的特點,注意處理好中央事權與地方事權的關係,嚴格把握地方立法許可權;注意處理好立法與配套文件的關係,以立法為各領域的制度創新明確方向,具體制度措施通過制定配套文件等方式予以明確。
二、主要內容
《條例》共十一章六十八條,主要規定了十個方面內容:
(一)明確自貿試驗區的發展定位
自貿試驗區發展的定位是:以制度創新為核心,以可複製可推廣為基本要求,以安全可控為前提,落實創新驅動發展、京津冀協同發展等戰略要求,圍繞“四個中心”城市戰略定位,立足提升“四個服務”水準,助力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着力構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高水準對外開放平臺。
(二)明確自貿試驗區管理體制
規定市、片區所在的區設立領導小組及辦公室,負責自貿試驗區建設相關工作;各片區所在區明確管理機構,可以設立法定機構,承擔自貿試驗區建設具體事務;市區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依法履行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依法下放行政管理許可權;市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推動制度創新和改革試點,爭取國家授權;自貿試驗區加強與國家有關部門駐京機構的合作協調,提出相關領域改革創新舉措,在自貿試驗區先行先試等。
(三)推動投資開放與貿易便利
規定自貿試驗區制定投資促進政策,創新招商引資方式和激勵機制,完善項目調度和跟蹤服務;推動自貿試驗區優化境外投資管理流程,加強境外投資風險預警和應急處置;支援自貿試驗區發展跨境電子商務、離岸貿易,探索新型易貨貿易方式,優化服務貿易結構;支援綜合保稅區創新發展保稅服務等。
(四)推動科技創新
規定支援發展眾創空間、創業基地,促進科技企業孵化器發展;吸引科技領軍企業、國際知名研發機構等在自貿試驗區發展;拓展學術國際交流,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開放共用;支援設立科技成果轉化平臺;探索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等領域的知識産權保護措施等。
(五)促進數字經濟發展
規定加強自貿試驗區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建設,支援數據資源與産業發展深度融合,探索制定資訊技術安全、數據隱私保護、跨境數據流動管理規則,推進建立相關數據交易標準和流通服務體系,在風險可控前提下開展數字領域的國際合作等。
(六)完善金融服務
規定完善自貿試驗區金融基礎設施建設佈局,支援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創新金融産品和服務,圍繞科創金融、綠色金融、離岸金融、財富管理、再保險等領域提升金融服務水準;健全金融風險監測和預警機制,提升風險防控能力等。
(七)推進優勢産業開放
規定鼓勵自貿試驗區開展臨床前沿醫療技術研究,優化急需藥品、醫療器械通關審批流程;支援在自貿區設立諮詢、仲裁等專業服務機構,推動專業服務業開放;支援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開展高水準合作辦學;支援創新文化業態,促進文化貿易發展;支援航空維修、航材租賃等航空服務産業發展等。
(八)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
規定自貿試驗區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與天津、河北建立合作機制,聯合開展制度創新,推進制度創新成果共用互用,共同參與“一帶一路”建設,開展政務服務等方面合作,支援北京自貿試驗區片區與河北自貿試驗區片區聯動發展等。
(九)加強管理創新
規定在自貿試驗區推行行政許可事項告知承諾制,開展企業投資項目審批改革;實施綜合用地模式、試行産業鏈供地;對符合條件的項目,統籌運用基金和資金予以支援;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支援國際商事爭端預防與解決組織為市場主體提供服務等。
(十)加強人才服務保障
規定建立健全自貿試驗區人才發展的體制機制,創新人才引進政策;賦予區域管理機構人才落戶推薦權、綜保區管理機構工作居住證辦理權;設立一站式人才服務窗口和服務站點,搭建人才創新創業服務平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