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務公開 > 政策公開 > 政策解讀

打好治污攻堅戰綱領性文件出臺 完成八大任務 建成美麗北京

日期:2018-07-14 00:00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列印
字號:        

  原標題:打好治污攻堅戰綱領性文件出臺 2020年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 完成八大任務 建成美麗北京

  7月13日,北京市制定印發了《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北京市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根據總目標,到2020年,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要求;到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根本好轉。為實現美麗北京的建成,本市圍繞藍天、碧水、凈土等確定了八項重點任務。

  建設生態環保綜合執法隊伍

  意見對中央精神和本市“十三五”規劃的措施任務,進行適度加嚴、細化、量化,並有所創新,是今後一段時期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綱領性文件。

  黨的十八大以來,北京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積極成效,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環境安全有效保障,綠色發展水準逐步提高,美麗北京建設邁出堅實一步。同時也面臨着諸多挑戰,如人口資源環境矛盾依然突出;“複合型”“壓縮型”的生態環境問題仍未有效解決;生態環境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不能完全適應超大城市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生態環境仍是建設國際一流和諧宜居之都的“短板”等。

  意見指出,將建設生態環境保護鐵軍,重點完成自然生態監管機構改革、全市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組建市、區兩級生態環境保護綜合執法隊伍,將環保執法納入鄉鎮(街道)實體化執法平臺。

  2035年基本建成美麗北京

  根據意見的總體目標,到2020年,生態環境品質總體改善,生産、生活方式的綠色低碳水準進一步提升,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從具體指標要求來看,全市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達到國家要求;地表水達到或優於Ⅲ類水體比例達24%以上,劣Ⅴ類水體比例下降到28%以內;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化學需氧量、氨氮排放量比2015年減少30%以上;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再開發利用的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90%以上;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全市國土面積26.1%;森林覆蓋率達到44%以上。

  到了2035年,全市生態環境品質根本好轉,建成天藍、水清、森林環繞的生態城市,美麗北京基本建成,初步建成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到本世紀中葉,生態文明全面提升,全面建成更高水準的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成為世界超大城市可持續發展的典範。

  八大任務保“藍天碧水凈土”

  為完成總目標,意見中確定了八項重點任務:推動形成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以“河長制”為統領,堅決打好碧水攻堅戰;堅決打好凈土持久戰;切實維護首都生態環境安全;加強生態保護與修復;推動區域協作;完善治理體系。

  意見中明確表明,要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2020年與2017年相比,全市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減排20%,交通領域大氣污染物減排30%,各區降塵量下降30%。要完善應急預案和響應體系,到2020年重污染天數比2015年減少25%。藍天保衛戰要打好兩大攻堅戰,一是打好柴油貨車等移動源污染防治攻堅戰,調整運輸、車輛結構,減少柴油車使用,同時建設貨運鐵路網,到2020年全市貨物到發鐵路運輸比重提高到10%。二是打好揚塵污染管控戰,對施工揚塵,安裝視頻監控、顆粒物線上監測等系統,實施閉環管理。此外還要打勝壓減燃煤收官戰,推進“煤改清潔能源”,到2020年清潔優質能源比重提高到95%以上,解決燃煤污染問題。

  意見中還明確要打好碧水攻堅戰,嚴格水環境品質監測評價考核。2018年年底前,在完成建成區57條黑臭水體整治的基礎上,完成非建成區84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全市累計完成141條黑臭水體的整治。到2020年污水處理率達到95%以上。建設“海綿城市”,建設初期雨水集蓄系統,減少城市面源污染。力爭到2020年底前直排入河的污染源基本“清零”。

  同時堅決打好凈土持久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和修復;提高垃圾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水準;着力防控危險廢物污染。按照公益性定位,建設一批醫療廢物等非工業源危險廢物集中處理處置設施。

  在區域協作方面,要加強以打贏藍天保衛戰為重點的區域污染聯防聯控、聯保聯治和生態共建。在本地治理體系方面,建設先進的監測預警體系,包括建立覆蓋街鄉鎮的粗顆粒物監測網路、完善全市地表水和輻射環境品質監測系統、建成全市的土壤環境監測網路。實施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企業環保失信懲戒、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等。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