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科委專家幫扶讓番茄價格翻十幾倍 赤城:科技脫貧結出金果

日期:2020-09-04 09:49    來源:​北京日報

分享:
字號:        

  原標題:北京科委專家幫扶讓番茄價格翻十幾倍 赤城:科技脫貧結出金果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河北省赤城縣,祖祖輩輩種地的農民怎麼也想不到,在北京科委派到赤城挂職幹部的幫扶下,他們種出來的番茄,如今每斤價錢能翻十幾倍。

  初秋時節,在京赤科技扶貧示範園的種植大棚裏,新一茬的番茄已經成熟,鮮紅誘人,科技大棚對溫度、濕度、土壤、水肥進行了科學控制,所以番茄品相好,口感明顯好於一般番茄。

  然而,在北京科技幹部剛剛在當地推廣種植這種番茄的時候,種植戶卻不買賬。

  北京科特派(赤城)産業扶貧工作站站長張會臣介紹,他們在赤城縣培育的品種叫蜂柿番茄,最初開始種蜂柿番茄的時候,農民的種植觀念是大水大肥。“我們給當地種植戶指導怎麼種,告訴他們要少水少肥,控制水肥使用,但是他們不聽,依然用傳統方法種植,結果種不出該有的味道。”

  這樣一來,種植戶用傳統方法種植的番茄依然賣不上好價錢,每斤2到5毛錢,根本起不到增收致富的作用。

  “我們對接的企業收購蜂柿番茄,每斤5元到8元,雖然按照科學種植方法,蜂柿番茄産量低,但是價值高,種植戶一畝地能收益好幾萬塊錢。”張會臣説,他們通過示範帶動,向種植戶宣傳新的種植理念,種植戶按照方法,收入大幅增加,進而逐漸接受了新理念。

  如今,赤城縣種植的蜂柿番茄賣到北京,價錢能翻十幾倍,而當初為了打開北京市場,闖出品牌,張會臣和他的挂職團隊頗費了一番周折。

  張會臣回憶説,為了當好赤城縣農産品的推銷員,去年他開着皮卡往返兩地,跑了120多躺,共計2萬多公里,物色北京企業,包括新發地,還有一些鮮切菜企業和大學共40余家,跟赤城縣種植園區對接。

  張會臣介紹,赤城蜂柿番茄剛在北京很多超市上架的時候,也有人説“番茄能有多好吃,太貴不要”,然而被邀請品嘗後都表示,“真好吃,是小時候吃的味道”。如今,這種價高質優的番茄已被北京市場廣泛接受。

  市場打開,2019年赤城縣馬營鄉、樣田鄉、茨營子鄉等地全年種植了180畝大棚番茄,擴大了規模,也給當地農民帶來了豐厚的收入。除了種植大棚之外,還增加了新就業,包裝運輸一條龍,拉動了當地的經濟發展,2019年共産生大約800萬元的效益,加快了60戶貧困戶、共計200人的脫貧步伐。

  不光如此,在赤城種植番茄成功走向北京市場的影響下,張家口萬全區上半年已種植80畝,懷來縣已種植20畝,崇禮區已種植30畝,張北縣、康保縣等地也都在試種中。

  “我們預計今年全年在張家口地區種植400畝,助推脫貧攻堅戰插上科技‘翅膀’,讓北京人吃上精品,讓張家口農民脫貧致富。”張會臣説。(豐家衛)

您訪問的連結即將離開“首都之窗”門戶網站 是否繼續?

已歸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