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安置房按照功能流線設計配套建設幼兒園小學和商業街 雄安回遷居民盡享生活“幸福一公里”
未來之城,日新月異。新區的“拔節生長”,一棟棟建築拔地而起,由圖紙變為現實,這離不開建設者們的努力。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參與了雄安新區容東片區C組團147棟建築共166萬平方米安置片區的規劃設計工作,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貫穿始終。如今C組團已陸續交付,居民不但住上了新居,教育、商業、醫療等方面也都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行業專家領銜設計
C組團位於容東片區西北部,緊鄰北部水系與中央生態綠帶,主要功能為新區安置房居住功能。C組團共有147棟住宅,包含8814戶總人口23680人;11棟公建,包括3棟公寓、1所小學、1所高中、2所幼兒園、1處博物館、1處小劇場、1處公廁和1座公交首末站等。
兩年前,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在中標該項目後,派出200多名設計師參與其中。團隊成員都是來自規劃、設計、景觀等多領域的行業專家。短短兩個月時間,項目團隊産出了7000多份設計圖紙。在建設階段,團隊派出骨幹駐場辦公,跟進具體實施過程,保證項目建設進度。
建設“最美幼兒園”
容東片區C組團幼兒園已經投入使用,容量為15個班,建築面積約5500平方米。在建築設計中,不同於傳統的一字排開式的建築,幼兒園南北各設計了向內的弧形建築,中間相連,空中俯瞰形成了優美的“蝴蝶”造型。南側弧形正對着外面的城市花園綠地,北側弧形對着幼兒園的大門。在這樣的設計下,每個房間都是兩面採光,擴大了視野,使幼兒園變得更加通透,造型更加優美。
在室內設計中,幼兒園的進門大廳設計了很多流線型的造型,墻面點綴出了長頸鹿、梅花鹿等動物圖案。幼兒園項目室內設計負責人説,“幼兒的想像力非常豐富,流線能讓他們聯想到河流,配合周邊圖案,能讓他們感覺深處大森林中。”此外,開放式廚房、木工課堂、趣味圖書室、多動能廳、嬉戲角等功能區的設計最大可能地增加幼兒園的童趣。如今幼兒園已投入使用,無論是老師和孩子都把這裡稱為“最美幼兒園”。
容東C組團小學容量為36班,建築面積約2.8萬平方米,與幼兒園僅隔一條馬路,建築呈現“飛”字造型。從空中俯瞰,幼兒園和小學結合起來形成了“蝴蝶飛飛”的藝術效果。由於小學緊鄰S333省道,為減少噪音,面向省道的一側設計為操場,三座教學樓都設計在背離省道的一側。小學項目設計負責人許笑梅介紹,小學功能配置與總圖佈局要體現共用學習的教育理念,室內外空間設計要營造靈動活潑的體驗式教學氛圍。考慮到孩子們課間就近活動的需求,在2樓、3樓設計了退臺。同時設計了連廊連通所有建築,風雨天氣下學生也能在幾座教學樓間來回行走。
打造人居環境新範式
整個C組團按照功能流線進行設計,“居民從外面下班回來,先經過兩所學校接孩子。回家的路上經過一條商業街,完成生活必需品採買後返回居住的小區。”清華大學建築設計院雄安分院院長夏偉介紹,商業街設計了書店、警務站、生鮮超市、果蔬店、衛生服務站、鄰里互助設施,公共服務設施方面將為居民打造“幸福一公里”。容東片區集中探索了大規模城市集中連片建設過程中“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如何落地這一核心問題,在小街密路的總體格局下營造了一個充滿人情味的城市空間格調,融於片區的各種高品質公共服務、公園綠地可滿足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需要,以全方位的運營服務體系來增強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是中國未來城市人居環境建設的一種範式”。
參與雄安新區建設,項目團隊成員都感受到了新區日新月異的變化,同時,團隊裏的年輕人們對雄安新區的認識逐漸深入,逐漸增加了好感。清華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駐場工作組成員高鋒在建設期常駐雄安新區工地6個多月,主要負責公共服務設施的內部裝修。更重要的是,他還在雄安新區收穫了愛情。“圖紙上的設計方案一步步變成了,如此高標準的設計和建設,提高了雄安新區的吸引力,我們也會考慮未來到雄安新區發展,落地生根。”高峰説。(李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