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悅讀小鎮文化惠民有妙招
“90後”曲彥臻站在東壩鄉電子地圖前,顯得信心滿滿,在過去不到兩年的時間裏,他跑遍了東壩23個社區,對東壩人、對東壩事如數家珍。日前,我們跟隨首創郎園文化在地項目組負責人曲彥臻和他的東壩悅讀小鎮文化管家團隊深入社區,感受他們日常的一天。
垃圾分類宣傳活動中,孩子們精心繪長卷。
曲彥臻(右,持話筒者)經常在各類活動中擔當主持。
直面居民生活痛點
上午十點,曲彥臻和同事翟海艷、范雨一起來到福潤四季社區,他們和居民很是熟絡。
社區書記孫靜宇至今認為,雙方在2019年社區春晚中的深度合作堪稱“經典”。在焦莊國際酒店舉辦的聯歡會,有500多人參與,視覺設計、舞蹈編排、表演方面,文化管家們皆給予悉心指導,讓社區春晚品質有了質的提升。而在2020年的垃圾分類系列活動中,社區居民利用垃圾袋設計唐裝,登上了東壩鄉走秀場。之後,社區演員們還集體奔赴郊野公園,將美好瞬間定格在了攝影師的鏡頭裏,而這些創意和運作,同樣來自年輕的文化管家團隊。
回顧那些美好瞬間的同時,社區居民們也直陳問題。社區書法班的蔣萍説:“居民參與活動熱情很高,但是師資力量太薄弱了,希望得到專業老師的面授。”她説,曾有一位熱心居民帶着大家寫書法,但堅持三四年後,因年事已高無法繼續,這位老師已回南方老家。孫靜宇直言,福潤四季社區有14支文體隊,活動品質都不錯,在全鄉23個社區位於前列,“但要想活動品質提升,師資力量還是個短板。”
音律藝術負責人周岩紅是曲彥臻請來的,她靜靜地聽完居民的需求,當即表示,可以幫助社區居民彌補其師資需求。曲彥臻則在一旁説,在此之前周岩紅已參與過多次東壩鄉的活動,比如在“音樂助力成長”系列活動中,音律藝術的老師免費教東壩鄉的孩子們學習尤克裏裏。在垃圾分類系列活動中,這家機構的老師則參與到彩繪長卷的“藝術提升工程”中。
“百姓直播間”已籌備完畢
中午十二點,曲彥臻和同事沒休息,他們要為下午到東壩鄉政府的彙報、溝通,再進行一次工作梳理,於是馬不停蹄地回到了辦公地點——紅映坊黨群服務中心。
2020年5月1日,東壩鄉垃圾分類宣傳活動啟動,為期100天的活動中,東壩居民參與打卡人次24萬,文化管家們動員當地企業一同參與,通過提供洗車、餐飲等優惠服務方式調動了社區居民的參與熱情。這個月底,東壩鄉計劃召開總結推廣大會,對過去一年垃圾分類工作中表現突出的社區、家庭、志願者、單位等等進行宣傳和經驗推廣,對此,翟海艷建議,“不能簡單做成一周年活動的表彰,還要梳理下工作痛點是什麼,並着手進行解決。”大家討論認為,應該做些兒童小道具,組織小活動來營造活動氣氛。
去年主題活動中,文化管家邀請設計師設計了孫悟空、豬八戒、白骨精、紅孩兒形象,讓他們分別對應可回收垃圾、廚余垃圾、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曲彥臻説,今年想把這幾個形象再深化,並將標識貼在垃圾桶上。
下午兩點,帶着碰撞出來的結果,曲彥臻和同事走進了東壩鄉政府。東壩鄉政府相關工作人員説,能否在垃圾桶上做文章還要聽專家的意見,不過她贊同活動現場可以加入短劇、快板、舞蹈、朗誦等活動。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文化管家不斷下沉到社區,把政府工作以潤物細無聲的活動,傳遞給社區居民,並將創新的內容、充滿活力的元素融入其中,吸引了不同人群的參與。”她説,今年東壩鄉將開展建黨100周年系列活動,鄉政府與文化管家團隊將相互配合,在活動形式上進一步創新,目前“百姓直播間”“東壩人、東壩事”等欄目已籌備完畢。
這位工作人員表示,東壩悅讀小鎮文化管家提供技術上的支援,提供一些創意,發揮了外腦作用,雙方合作會越來越細緻,資源配置也將越來越有針對性,“當然,在具體把控上,還是要依靠政府。”
形成“2+15+N”閱讀矩陣
東壩悅讀小鎮項目由東壩鄉政府和首創郎園共同打造,已連續運營了3年。項目的提出是根據東壩地區居民“人群多元、文化層次各一”的實際情況,通過文化引領,凝聚共識,構建基層社會治理新模式,不斷提升居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該項目通過“空間運營”“內容運營”“社區營造”“專案項目”四個維度的工作努力,以文化管家模式創新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曲彥臻表示,以東壩紅映坊黨群服務中心與東壩文化活動中心為基點,東壩悅讀小鎮文化管家團隊幫助建立起15個社區圖書館,聯動社區文化中心帶動各個家庭形成“2+15+N”閱讀陣地。過去幾年,已推出近兩百場惠民文化活動,內容涵蓋歷史民俗、裝置藝術、音樂、閱讀、戲劇,參與人數達6000人次,輻射轄區內10多萬居民。疫情期間的線上活動,更加深了東壩人的文化認同感。
朝陽區圖書館館長李凱認為,東壩悅讀小鎮是書香朝陽建設過程中,將全民閱讀與社會治理結合,提升百姓歸屬感的有益嘗試;是文化事業産業融合發展,滿足百姓多樣化需求,提升百姓獲得感的典型案例;也是朝陽區堅持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百姓受益,發展公共文化的創新。
北京大學教授王子舟認為,東壩悅讀小鎮通過社會力量介入社區文化治理,其活動觸角不是形式上的滲透,而是通過豐富創意活動與社區形成更緊密的聯繫,從而使政府與居民之間更有黏合度、親和力。
而在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學院副研究員張化冰看來,東壩悅讀小鎮模式搭建起了政府與民眾溝通的橋梁,“作為第三方公司助力全民閱讀建設、助力社區文化治理,這樣的模式值得探索。”(路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