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日,在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圖書館兒童閱覽區,家長和小朋友們支起小帳篷在溫馨的閱讀環境中讀書。饒強攝
提到傳統圖書館,你腦海中浮現的會是什麼樣的場景?緊湊的書架,整齊排列的桌椅還是休息日摩肩接踵的人群?走進現代化的海淀北部文化中心圖書館大樓,寬敞的閱讀空間,舒適的閱讀環境,便捷的閱讀體驗打破了人們對圖書館的固有印象。
海淀區圖書館(北館)坐落在溫泉路與白家疃東路交叉口附近,地上地下佔地將近三萬平方米,現代化的風格讓人更容易聯想到科技館。圖書館全年365天開放,給海淀區百姓的文化生活帶來了便利,而且為了更好地契合讀者的閒暇時間,閉館時間延長到了晚上九點。雖然當前二期場館還未開放,但自一期開放至今,在不足兩年的時間裏,來此借閱的總人次已經突破百萬。
這裡收集了許多院士捐贈的書畫作品與文獻等資料,都是在其他地方難以尋覓的珍貴收藏,讓讀者不用去博物館也能嗅到一縷歷史文化的醇香。看過了院士們的珍藏,不妨換換口味,欣賞欣賞祖國花朵們的創作,周邊學校的學生書法和繪畫作品,也在此佔據一席之地。還有,如果你看中了哪本書,不必去服務台,直接在自動借還機上就可以快速完成全部手續,整個過程只需花十幾秒時間。
根據不同群體的需要進行針對性的服務,這使海淀北部圖書館獨樹一幟。僅四月一個月,就有幾十場文化活動和培訓在這裡舉辦,讀者均可通過線上或線下報名體驗古琴、書法、戲曲等傳統文化和科學知識。其中,老年讀者對“微信教學”小課堂積極性很高,活動教室裏坐了好幾排鬢角已經灰白的“學生”,一個個戴着老花鏡,不停地做著筆記。
老年讀者的福利還不止於此,據海圖北館活動部副主任李雲會介紹,圖書館三層設置了老年閱讀專區“樂齡區”,距離老年讀者常看的報刊書籍很近,拿取方便,疲勞時還可以透過大大的落地窗沐浴陽光、欣賞景色,或者用血壓儀等儀器在讀報之餘檢測健康狀況。“樂齡區”還保留了之前春節活動中受到熱捧的古香古色的書房場景,置身其中,臨摹書法或閱讀書刊,仿佛穿越了時空,又仿佛在家一樣輕鬆自然。
二層則開闢了一個特別的區域,遠近兩用擴視儀、智慧閱讀器、盲文點顯儀和盲文印表機,為特殊讀者送上溫暖的關懷。視力有障礙的讀者可以借助專業的設備放大文字、收聽文檔內容或者觸摸閱讀以及在專用紙張上列印盲文。
“一大一小”也是圖書館重點保護對象,專為小讀者們開放的讀書區設在一層近服務台的位置,鮮艷的色彩設計牽住了小朋友的好奇心。一進門是一架圖書除菌機,30秒就可以做到除塵除潮,凈化程度能達到99%,凈化的同時紙張會浸染上可以天然揮發的香精。副館長施瑩一邊示範操作方式,一邊補充道:“孩子們自己就能操作,遇上人多時,他們排着隊來用除菌機。”
把帳篷搬到圖書館更是一個趣味十足的創意。坐不住的小孩子們往往鑽到小帳篷裏玩一陣,再拿起書讀上幾句。由於帳篷産生了一個意想不到的效果——讓閱讀空間多了幾分私密性,哺乳期媽媽可以放心在帳篷裏給寶寶哺乳,不少媽媽們也成了這種隨性讀書方式的粉絲。住在附近的韓女士常帶着孩子來看書,雖然小孩只有一歲半,但是獨立操作除菌機完全是“小菜一碟兒”。她表示,圖書館建立以後確實讓周邊的讀者大為受益,對於孩子來説,能有這樣活潑有趣的閱讀環境對於提升認知能力很有幫助。“每次帶他來都挺高興的,現在這種繪本他已經能指着念很多字了。”這位年輕媽媽看著在帳篷裏拿着書比劃的小男孩,語氣裏不無驕傲。(實習記者 石帥)